人民网>>文化>>本网原创

探访86岁蓝天野:读书全凭兴趣 最爱看《红楼梦》【3】

2013年11月14日10:28    来源:人民网-文化频道    手机看新闻

【评弟子】

人艺81班学员已成长为骨干力量

[蓝天野]:因为我原来离开(人艺)的时间太久了,就是现在北京人艺一代骨干力量,濮存昕,因为我最后给他排过戏,是我把他从空政文工团借来的,所以正好有这样一个机会,他到了北京人艺。宋丹丹这一班是我做表演教学,最后一次教过的。就是八一班,现在这一代骨干力量,他们有一个好处,按照我的说法,他们能够具有独立创造人物的这种主动的能力,而且他们的成就也都摆在那。

戏要落在地上 不要表演情绪

[蓝天野]:我们更年轻一代的演员,过去很多我都不认识,都没有见过,有很多人条件很好,很有悟性,也很用心。过去我们老说一个问题,就是说我们这些年轻演员,好像跟北京人艺的演戏风格不太一致,就是有点不合这个槽,所谓不合,就是没有合到北京人艺演绎风格里的槽里面。和他们合作,在一个戏里演,我感觉这个问题也不是很复杂,让他知道他演的一个人物,这个人物就在现实生活当中,我常常说,你表演,别飘在那里,飘在那只演一个感觉,或者说,我们过去表演上有一些忌讳,最忌讳是虚假造作,还有我们从表演、专业上来讲,不要表演情绪,你要演这个人的具体行为,这个人具体待人接物的态度,我常常跟他们说,你们的戏要落在地上。

演员的天职就是要塑造鲜明的人物形象

[蓝天野]:因为我搞了表演教学,导演很注重的一条,你注意不注意演员的表演。有的导演只是在那考虑怎么处理,有些什么样式,导演要特别关注、重视演员表演的问题。北京人艺的风格什么样?现在很难有人说清楚。最近我们有些专家学者在那里谈,北京人艺不但有自己的演绎风格,还有自己的演技学派,我说我不懂,我曾经是北京人艺的,但我不知道北京人艺学派是什么样,我没有听说过。我知道,这都是对北京人艺的一种深厚的感情,对北京人艺戏剧的一种认可。但是,你把它说成一种北京人艺演艺体系,说成北京人艺演剧体系,其实就那么一点事。北京人艺确实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演剧风格。但是是什么?很难说清楚。我们开过多少次学术研讨会,很难说清楚。我觉得如果还比较能概括的,还是原来焦菊隐先生曾经概括的三句话:深刻的内心体验、深厚的生活基础、鲜明的人物形象。演员的天职就是要塑造鲜明的人物形象,就是第三句。前面两个就是为了塑造鲜明人物形象,要充实自己,要有深刻内心体验,要有深厚的生活基础,北京人艺就特别注重体验生活,注重生活积累。

人艺注重体验生活、注重生活积累

[蓝天野]:焦菊隐先生为了克服舞台上习惯的矫揉造作、刻板化的表演,所以大胆地体验生活,他不满足这个,后来又探索话剧的民族化,有了《蔡文姬》、《茶馆》,《茶馆》和《龙须沟》不一样了,《茶馆》体验生活两三个月,说实在,比真正在排练场花的精力还要多。为什么《茶馆》能塑造一个又一个的鲜明形象,因为老舍的剧本好,焦菊隐导演处理得好,演员生活积累特别丰富。我们这一波演员对老北京还是比较熟悉的,但是就是比较熟悉,也还花了大量的时间去体验生活。这个对塑造人物,作用非常非常的大。

在冈上村和老书记一个炕上待了半年

[蓝天野]:北京人艺1952年建院,建院第一件事不是排戏,建院以后,马上分了四个组下去体验生活。我们(一组)去的重工业琉璃河水泥厂,(一组)到天津纺织厂,还有一组到农村,还有一组到一个民营工厂大众铁工厂,半年时间。1964年,这一段没我的戏,我有一段稍微长一点的时间。我说我到农村生活一段,我就通过北京市给我推荐了一个点,当时是全国的一面农业旗帜,那个老书记是一个全国劳模,房山的冈上大队。我在冈上大队和老书记住一个小屋,和他在一个炕上待了半年,我天天跟着,参加他们的队伍会议,参加他们的支委会,到地头转,我学剪枝。

[蓝天野]:北京人艺确实有生活积累、体验生活的传统,演员形成一种习惯。我今年前几个月,我又回去(冈上大队)看了一下,因为我好几年前就想,当然老书记早就不在了,现在冈上大队那个村口树立他一面雕像,全国一面旗帜,因为冈上村口和我有联系,我就问我当时去的时候,认识的人,还有多少人。当时说不到十个人。但是今年我去,回到冈上村看,和我同龄的都是八十多岁,还有七十多岁的,我比较熟的。如果我前几年回去,可能还能多见到两三位。我们自己的生活经历、生活积累,这可能是北京人艺演剧风格很重要的一个部分,就是重视生活积累。不单是一个戏,就是作为一生,你既然作演员,你这一生就要有生活积累。这两个戏也是这样,《家》、《甲子园》也都是这样。

(责编:王鹤瑾、许心怡)

相关专题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