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柯:大概在国内做一个有品质的新人,不管是新人还是老人,大概从制作到营销,包括到刚才张枏提到的其他的过程,大概是百万左右,所以我们现在提到的合理的商业模式,肯定需要照顾到内容商,包括做专辑等等,所以在整个儿的投入中,这样的话就是这么样一个模式。所以第二个就是想说一下晓松,你也是老朋友了,晓松在业内都是老大级了,在新时代,第一是能不能走到付费,第二走到付费,还需要什么,产品渠道总归有一点儿让消费者觉得能让他掏钱的感觉。
刘晓松:谢谢宋总,我觉得付费这件事情很难,但是有机会,如果不付费呢,基本上就是死,所以我们需要共同做的事情是一个合理的付费,这里面有几个环节很重要,第一就是版权要明晰,而且要比较实际的去支持产品的体验,我刚才说消费者去消费,这个事情就需要像多米、豆瓣这样的人,把这个歌曲弄出来,像A8就是7个音符后面的东西,这个很重要,你得把这个东西做出来,我们做这些产品,你得要做这个事儿,要做那个事儿,比如说歌曲我们怎么样做,这件事情如果说你产品不好,消费者体验就不好,消费者体验不好那正版基本上就死了,所以这是最重要的一点。第二点,互联网大家都免费惯了,这个时候你推出来的新烤鸭呢,就是要高品质的烤鸭,标准品质的烤鸭就是免费,所以这个事情我和张枏谈的时候,基本上也达成一个共识,我的基本概念就是说高品质的就收费,标准品质免费。我们做的测试,消费者在付费意愿上6.5%是愿意付费的,这个数字呢,比美国的还好,所以我们的用户呢,我刚才讲用户要考虑一下你喜爱这个东西,就愿意付费,但是还有一部分是不愿意的,我们也不指望所有的用户都付费,我们还是让大家听普通品质,但是有那么一点用户愿意交费的时候,这个数字就好了,所以我觉得这个环节也很重要。第三个就是打击盗版,现在有一个困境,就是我不敢收费,我一收费腾讯一免费,那业务全跑到他那儿去了,我们商量就是我在3月份的时候提出一个付费的事情,在这个付费上面,我给他们讲,我觉得这个事情如果再不做,这个行业基本上就完了,你们是不是真的想做这么样角色在里面,就是大家在一块儿,我们是不是碰一下,商量一下这个事情,就是腾讯、百度、多米等,大家在一块儿,我跟钟司长在讲,到时候我们在一起,你就代表政府,我们坐在一块,就是有百分之一得人先交起费来,百分之一总比零好,你然后再逐步的做,更多的高品质的东西就需要付费。这个事情我觉得应该都支持,我觉得这个已经开始了,你让消费者也能有这样一个体验,我觉得我交10块钱,但是起码品质是好的,然后我的歌单、图片都是高品质的,这个时候我觉得值,与其花那么多时间去找半天,就在这儿下,这样就是让消费者有一个好的体验。
宋柯:如果按你的说法,我快速算了一下,就算6%的用户愿意付费,10块钱,大概是在四五亿,有吧。
刘晓松:三亿左右。
宋柯:就是将近两千万的用户,十块钱一个月,一个月就是两亿,一年就是24亿。
刘晓松:这里面还有很多服务可以提供,这是基本的,你还可以提供一些其它的服务,我为什么说服务商和唱片公司一定要打通呢,就是让唱片公司一块儿加入进来和用户互动,你还可以有很多音乐产品,在这些方面你还可以再收费。
宋柯:就是基本上20多亿的增量,这样看起来好像还不错。但是在中国,大家都知道,中国的互联网消费者对音乐的引用是没有付费习惯的,所以我们所谓付费的成与否,这20多亿的增量下西部能不能拿到,我觉得跟消费者的消费习惯还是有关联,体验产品的升级。
刘晓松:我补充一下,我觉得这一次中音的开放,在整个消费者付费体验的环节会解决得非常好,第一中音所有的计费都是绿色的,消费者从来不会怕在这上面被坑了,所以这个是非常好的,用户愿意付费,而且这个非常顺畅,这样付费消费者就不会怕。第二个就是开放渠道,因为你的开放渠道可以鼓励更多的开发商开发更好更多的东西,这样在20亿之外有更多的收入,这样拿来之后大家都有收入。
宋柯:行,大家知道豆瓣是互联网当中的精英,杨总这儿,我们亟待了解的问题就是中国互联网用户消费的习惯到底是什么样的,会不会还是出现大家永远坚持在音乐上免费是最好的呢?
杨勃:豆瓣做了两件事情,刚才前面也谈到了,我们像是国内有一个最大的乐队的聚集地,还有电台,也是一个个性化的电台服务。这个问题我就想到我们最早去做这个的关键点,那是在三年前,我们一直想做音乐的可行化服务,但是豆瓣从七年前上线的时候,到现在始终都坚持是正版,很多人提问为什么说不提供下载,我说这个东西部是不能,我们是希望大家有好的音乐听,不像做盗版,所以我们想帮助发行新的音乐,并做到最好,我们希望让用户听到,一旦听到肯定就要跟唱片公司来达成一个合作,但是如果做下载呢,又是免费的,所以就希望有一个方式,把音乐当成资源,当成商品来看。我们可以做到把这些好的音乐放起来,做成更好的体验,也是一种服务,服务的形式我们是提供的一个服务产品,在音乐本身的价值上再做一次加工,而不是要去下载音乐。他来之后,就是能听到更好的音乐,这是一个很好的服务,这个服务本身是一种体验式的,所以当时我们就想这件事情是能做好的,另外这件事情,在商业上,因为电台是可以放的,所以豆瓣可以第一时间听到好的音乐,之所以是一个免费模式,一方面是我们自身的原因,一方面是行业的原因,大家没有付费的习惯,所以我们也不得不找到一个出口。所谓豆瓣首先想做的是一个好的音乐,我们希望和唱片公司能够合作起来,希望这是一个健康的产品,而不希望变成一个免费的音乐产品。当然别人没有做,就我们一家在做,我记得我们最早跟唱片公司谈的时候,就是希望多放点版权,就是电波,而不是下载,在国内没有做过这样的,我们不知道怎么做,就是一家一家的谈,希望把这个事情做起来,到现在来看,我们现在正在准备付费的电台,做这件事情我们也是希望从电台来说,我们可以有广告来支持营收,我们希望用户有更好的体验,没有广告,但是这件事情我们还有运营的成本,如果对体验要求很高的客户,就是使用付费版本,我们也做了调演,刚才晓松也说了,得到的也是差不多的比例,也是为了让用户得到更好的体验而付费,你用付费版的电台服务,这个事情我觉得是一个需要有耐心的事情,这件事情应该是服务公司来推动,把这个版权的情况明晰。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