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和家人参加诺贝尔晚宴 致词忘记带精彩脱口秀--文化--人民网
人民网>>文化>>媒体联播

莫言和家人参加诺贝尔晚宴 致词忘记带精彩脱口秀

2012年12月12日08:17    来源:浙江在线    手机看新闻

  莫言与夫人杜勤兰出席晚宴。新华社发

  晚宴现场

  杜勤兰(上)、管笑笑在颁奖礼上自拍。新华社发

  浙江在线12月12日讯北京时间昨天凌晨两点,在诺奖颁奖仪式后,莫言和他的家人参加了在斯德哥尔摩市政厅的诺贝尔晚宴。颁奖仪式至少还有国内网站视频直播,可晚宴就很少有人能看到了。

  可是,传说中的宫廷舞、奢华宴,以及获奖感言,都发生在这个场景,诺奖报道,怎么能少这一块呢?

  于是,本报记者在宴会后采访了参与人员,把晚宴中那些有趣的细节还原给读者。

  其实,参加这场晚宴,可是一项挺累的活。

  1220名宾客们,除了享用了6道丰盛的菜肴,还欣赏了杂技、脱口秀、瑞典舞蹈,聆听了各位诺奖得主的访谈,欣赏了瑞典王室成员的服装和头饰,所以,这场晚宴,持续了整整4个半小时。

  莫言,打着白色领结、穿着燕尾服,夫人杜勤兰穿着宝蓝色晚礼服。他们俩被破例安排坐在一起。原则上,诺奖得主在晚宴上是与自己的家人分开就坐的。“由于莫言夫妇都只会讲中文,因此破例。”诺贝尔基金会发言人安妮卡 庞蒂吉斯说。

  吃这场晚宴,真心不容易。

  晚宴只给王室成员提供了每个人80厘米宽的座位,其他人只有60厘米宽。于是,大家只能昂首挺胸、正襟危坐。因此被称为“世界上最拥挤的奢华晚宴”。

  餐桌上的举止非常严谨,比如瑞典式祝酒:举杯、与同桌宾客眼神接触、然后在空中轻晃玻璃杯、呷一小口酒、再次眼神接触、最后落杯。

  现场播放了一段莫言在老家山东高密接受采访的视频,有高粱地、有土胚房、有剪纸、有饺子……对于在座的瑞典人民来说,这真是一片遥远的东方土地。

  今年的晚宴市政大厅提供了超过60张餐桌,有大约7000套陶瓷餐具、5400套玻璃餐具、10000套银餐具。

  晚宴最后半小时,大家都上楼跳舞了,不过不是之前想象中的交谊舞,而是节奏性很强,有点像迪斯科。

  莫言致谢感言时发生了个乌龙。他把讲稿忘在酒店了,由于工作人员并不知情,现场视频上仍然打出了事先准备的感言,直到莫言感言快结束时才反应过来,字幕才被取消。

  记者手记:他们仨

  斯德哥尔摩,瑞典首都。

  2012年12月5日至今,这里成为远离中国,却又最让中国灼热的新闻中心。

  中国作家莫言,正在这里参加诺贝尔颁奖周的一系列活动。

  12月10日,当莫言在“莫言,请!”的中文邀请下,从瑞典国王手中领取本年度的诺贝尔文学奖时,他的女儿管笑笑,在台下泪流满面。

  管笑笑,是个80后,初为人母,也是个作家。帮父母当翻译、安排媒体的采访、跟形形色色的人沟通,看起来,已然是一副经纪人的样子,很干练。

  “我之前一直以为80后永远长不大,我女儿就是80后。但这次获奖以后,我突然发现她比我想象的能干得多。”12月9日,在斯德哥尔摩大学跟学生交流时,莫言说。

  私下里,管笑笑是爱漂亮、爱笑的小姑娘。

  12月7日,在莫言做完诺贝尔文学奖的演讲后,管笑笑并没有跟父母离开,而是跟现场很多听众一样,在莫言演讲的位置上,做“到此一游”的留影。一边拍,还一边自嘲说:“这是诺贝尔Style!”

  莫言给女儿取的名字,真好――“你只管笑笑”。

  管笑笑笑起来,憨憨的,带着淳朴。其实,莫言也是,莫言的夫人杜勤兰也是。

  初次见到他们一家,是在12月6日,诺贝尔文学奖的新闻发布会上。面对全球上百家媒体各式问题,莫言在台上镇定应对。在记者席边上旁听的杜勤兰,眼神关切而紧张,甚至还有点迷路小鹿般的惊慌。

  她对亲朋好友,极好。

  这次,跟着莫言来瑞典的,有一个亲友团,其中有来自山东高密和出版社的朋友,她总是尽量满足大家的要求。比如,12月10日,因为名额限制,莫言只能带家人和翻译进场。亲友团们都想见证这历史性的一刻。在彩排没能带大家进去的情况下,杜勤兰答应大家:“那你们下午3点到酒店房间来,跟燕尾服合影!”她的语调里,有山东人的诚恳。

  都说莫言和杜勤兰很有夫妻相。管笑笑,也长得极像父母。

  这一个星期里,莫言没有一刻停歇过,但能感觉到,他是越来越放松了。从新闻发布会的防备之心、演讲时的笃定之情,再到和华人包饺子的温馨之情,跟留学生看《红高粱》的兴奋之情,最后,在记者的镜头里,踩起舞步……从紧张到适应,从面对各种各样的质疑到从容应对,这,大概,也是作为一个诺奖得主,应该拥有的气度。

  偶然,看到他穿着深蓝色羽绒服、戴着褐色瓜皮帽,出现在Grand酒店的大厅里,突然很亲切。似乎,这才应该是那个高密东北乡的莫言。

  莫言晚宴致词――

  尊敬的国王王后陛下,尊敬的王室成员,女士们先生们:

  我的讲稿忘在旅馆了,但是我的话记在脑子里了。我获奖以来发生很多有趣的事情,由此可以见证到诺贝尔奖确实是一个影响巨大的奖项,它在全世界的地位是无法动摇的。

  我是一个来自中国的山东高密东北乡的农民的儿子,能够在庄严的殿堂里领取这么一个巨大的奖,很像一个童话,但这毫无疑问是个事实。我想借这个机会向诺贝尔基金会,向支持诺贝尔奖的瑞典人民表示崇高的敬意,要向瑞典皇家学院坚守自己信念的院士们表示崇高的敬意和真挚的感谢。感谢把我的作品,翻译成了世界很多语言的翻译家们,没有他们创造性的劳动,文学,只是各种语言的文学。正是有了他们的劳动,文学,才变成了世界的文学。当然,我还要感谢我的亲人,我的朋友们,他们的友谊,他们的智慧,都在我的作品里闪耀光芒。文学和科学相比较,的确是没有什么用处。但是我想文学最大的用处,也许就是它没有用处。谢谢大家

(责任编辑:温璐、许心怡)

相关专题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