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演员于是之追思会”在北京人艺首都剧场举行。中国文联和中国剧协的相关领导、首都宣传文化部门的相关负责人、北京人艺的同仁、国家话剧院等兄弟单位的代表和于是之先生的家属一起,缅怀这位杰出的艺术家。
89岁高龄的郑榕老先生追忆自己的老搭档时表示,于是之是自己见过最用功的演员,对小人物生活的观察、体验和热爱,使他当之无愧地拥有了后来的成就。
剧作家梁秉堃表达了对于是之“抠剧本”的感叹。他回忆说,即使一部话剧已经演出过了,于是之还是会和编剧一起逐字逐句地修改剧本,生怕哪个词哪句话用得不贴切不准确。
《狗儿爷涅槃》的作者刘锦云很感激于是之对后辈的提携,他自己就是1981年于是之“不拘一格降人才”引进的,剧本的创作也得到了于是之细致的指点。“就剧名来说,我想到了‘涅槃’,是之先生说这两个字太文气,希望能配一个再通俗不过的词儿,这才有了‘狗儿爷涅槃’。”
曹禺先生的女儿万方回忆起“是之叔叔”,更多的则是他生活中的感人琐事。她回忆说,在自己还很小的时候,有一次正在爬树,于是之跑过去一下子跳了起来,抓住一个树枝,做了几个引体向上。她问于是之《青春之歌》里的余永泽是你演的吗,于是之反问她喜欢不喜欢余永泽,她说不喜欢,很讨厌。
“很少有一个大人那么认真跟小孩儿讲话的,他就像对平辈儿一样。”
追思会上,于是之生前的点点滴滴让很多人感动不已。“我总感觉于是之不是生活在一个纷繁复杂的时代,他始终如一。他是一个好人,在北京人看来,好人是最高的评价。”剧作家苏叔阳动情地说。
(王国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