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岭南情》以其精湛演出和浓浓的岭南味获得众多观众的青睐。符超军 田禾 齐亚萍 摄
花车巡游,醒狮贺春。“非遗”大师秀绝活,本土艺人展歌喉。蛇年农历正月初七,春节长假虽已结束,广州天河花市嘉年华年味依然浓厚,热闹非凡。记者从天河区了解到,2月9日至16日期间,天河花市嘉年华共上演了近百场演出,总计吸引游客及观众260.9万人。
技艺精湛的广府“三雕一彩一绣”、惟妙惟肖的布袋木偶戏、生动活泼的捏面人、独具岭南风格的红木宫灯……与传统迎春花市不同的是,今年天河花市嘉年华活动新增了岭南工艺品长廊,众多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工艺品引来市民啧啧称赞。
记者在现场看到,为了让市民一饱眼福,不少工艺品大师也都慷慨地拿出了自己的经典作品。除了展示作品之外,多位工艺大师还在现场“秀”起绝活来。
广州榄雕的国家级传承人曾昭鸿就把自己的代表作之一“中华世纪龙”带到现场展示。他还迎合春节创作了融合了象牙、榄核的“猪笼入水”。岭南剪纸大师于中民则特意为天河花市创作了一幅高2.8米、宽1.5米的“银蛇赐福”剪纸作品。
“展示就是很好的培育。让这些作品与市民面对面,既能宣传推广非遗文化,也能引起更多人的重视。”广绣家族第五代传承人梁秀玲一边穿针引线一边与记者聊起来。
梁秀玲说,为了推广广绣,她特意挑选了珠江夜景、富贵平安、珐琅彩等几幅用油画手法绣制的广绣来展出。“想告诉大家,广绣不止是绣花花草草,它也在不断创新。”
天河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心负责人表示,工艺品档口都是免费提供给这些传承人的,希望能借花市的人气推广宣传传统民俗精华,让市民不用去博物馆也能看到传统工艺。
花鼓戏刘海砍樵、川剧“变脸”、铜铃印度舞、客家山歌,还有广州本土歌手邓英婷、冯博献唱靓歌……传统花市结束后,天河花市嘉年华在体育中心保留了花市主牌楼,并搭建了文艺展演舞台,融汇大江南北各式群众文化演出,为市民在浓浓中国年味的花市里带来别样风情。文艺展演活动主要安排在2月10-16日(初一到初七)举行,且每天都有一个主题。(记者/彭文蕊 实习生/梁锦茜 通讯员/田禾)
(来源:南方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