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国贯彻“中共中央关于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大好形势中,由石玉春先生主编的《邢台历史文化辞典》,在邢台市有关单位积极协助下,经市、区、县百余位学者两年多的知识付出编辑完成。这是一部地方历史文化分类辞书,共分六类,词目近六千条,全书共二百三十多万字,即将付印出版。此序中我要回顾一下我与邢台市的情缘:1989年9月8日,经河北师大历史系老师推荐,邢台市政府派员来北京找我,征求召开由邢台市政府举办的“全国邢台历史文化学术研讨会”的意见,要求提供先秦史学界三十位学者名单,并应邀参加了9月下旬举办的研讨会。此后,我又十余次到邢台市参加邢文化的各种学术会议和考察、参观活动,与邢台市结下不解之缘。此过程中我在历届市领导和当地学者中交了不少朋友,邢台市政协主席石玉春就是其中的一位。他任市委副书记时期分管文化宣传工作,与我成为好友。2010年《邢台历史文化辞典》编出初稿,石先生约我介入审阅。2011年7月,修改后的初稿基本成型,他让我从北京邀请几位学者去邢台参加8月末召开的评审会。由省内外十二人组成的评审组,经两天评审后,石先生又约我写个序言。盛情难却,特为此序。
“盛世修史”是我国的传统。上世纪末的改革开放,为探索历史文化创造了宽松的大环境。八十年代初重启地方《史》、 《志》的编辑,几年时光有的地方就出版一卷或多卷本的《志》或《史》,因而推动了区域历史文化的研究。一些有远见卓识的地方官员,意识到开发、利用当地历史文化资源,对促进当地文化、经济建设的作用,尤其为旅游业发展开辟广阔前景,较早地与专业学者或学术团体联合召开学术研讨会,以此论证本地区历史文化的价值和意义。邢台市在1989年9月23日至26日,就成功召开了“邢台历史文化学术研讨会”,会后出版会议论文集《邢台历史文化论丛》。其后又有《邢台历史经济论丛》、《邢台通史》(上下卷)出版,一些宣传邢台历史文化的小册子也陆续面世。邢台有几千年的历史,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与召开学术会、出版宣传同步进行,对古迹保护、修复著名寺庙、修缮名人故居等对外开放有重要意义。邢台有优美的生态环境,在保护前提下经过必要之吃、住、行的适度加工,给市内外民众创造良好的休闲和旅游条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