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庙“刻字”事件追踪:舆论暴力,也该受到谴责--文化--人民网
人民网>>文化>>滚动新闻推荐

神庙“刻字”事件追踪:舆论暴力,也该受到谴责

2013年05月28日09:25    来源:重庆日报    手机看新闻

  5月26日,在埃及南部城市卢克索,一名埃及游客在卢克索神庙内参观。此前浮雕右侧人物身上的中文涂鸦已基本被清除。 新华社发

  据新华社5月27日专电由于在埃及3000多年的卢克索神庙划上“丁XX到此一游”的留言并被微博曝光,“丁XX”——这名南京15岁初中生的名字浮出水面,迅速成为普天下网民的众矢之的。

  当事人

  哭了一整夜没能获得谅解

  5月24日晚上11时左右,认证身份为旅游编辑的沈先生(微博名为“空游无依”)曝出,他在埃及卢克索神庙的浮雕上看到有人用中文刻上“丁xx到此一游”,并配有现场图片。他称这是“在埃及最难过的一刻,无地自容”,当时他们“试图用纸巾擦掉这羞耻(的字迹),但很难擦干净,又不能用水,这是三千五百年前的文物呀。”

  该消息经媒体报道后引发公众热议,多数网民表示谴责和愤怒。5月25日早,微博名为“辣笔小球”的网民“人肉”出当事人“丁xx”系南京一名15岁中学生,其出生日期、学习经历等个人信息也被一并公布。这条微博同样引发争论与质疑,有网民认为丁xx只是个孩子,不应让一名未成年人承担舆论压力;也有些网民不赞成通过人肉搜索的方式发现真相。

  此事被曝光后,“丁XX”的父母主动联系媒体,“我们向埃及方面道歉,也向全国关注此事的人们道歉!”他们表示,此事是孩子年纪小的时候发生的,孩子也意识到了错误,哭了一整夜没有睡觉,恳请大家原谅。然而,“致歉”并没有获得网民的谅解,事态还在继续发展,“丁XX”曾就读的南京游府西街小学的官网被黑,越来越多的媒体摆出一副“人人喊打”的架势,各种口诛笔伐甚至是暴力语言向“丁XX”砸来。

  反思

  暴风雨式讨伐能推动文明进步?

  此事让人想起今年2月故宫铜缸被刻字之痛,当时网友气愤地谴责“梁齐齐,故宫喊你回家剁手!”也曾有网友扬言要“人肉”此人。当风波终归平息之后,除了留下语言暴力、网络暴力后,并没能推动文物保护相关法规的进展。

  然而,我们想问的是,对于当事人“丁XX”,有没有人把他当成一个孩子,像一个亲切而平和的老师,追问他当时的心态和动机,给他讲讲世界文化和中华5千年文明?在“丁XX”母校官网被黑时,有没有教育部门站出来,教育孩子们最起码的社会公德,同时也告诫社会,以暴制暴也该受到惩罚?甚至在“丁XX”一夜未眠后,有没有心理学家、社会工作者站出来,安抚他不知所措的惶恐心情,毕竟,他至今也只是个15岁的孩子,舆论压力对他未来的成长影响不可小觑,焉知不会成为今后他变得冷漠、孤独的背景?

  事情似乎还在继续,但我们是否应开始反思:舆论的讨伐,是否已经超越了“刻字”本身?网民的痛斥之外,是否也隐藏着那么一点点的幸灾乐祸,还有多少曾经“刻过字”的人正在独善其身?如此事件、如此过程,喊着文明的口号做暴风雨式的讨伐行动,难道就能推动社会的文明进步?

  建议

  设立牌子让游客抒发心情

  “古往今来,国人‘到此一游’的习惯从一个侧面可以理解为,游客出于纪念为目的的一种心情分享。”江苏省旅游局新闻信息中心主任周晓平说,对于普通老百姓,出门玩一趟并不容易,不仅时间难凑,开销更是不菲,好不容易到了目的地,激动的心情可想而知,总有一种“想留下些什么”的冲动。

  周晓平建议,为避免游客在文物上题写感言,不如特立一块牌子或场地,专供游人题写,这样既保护了文物,又能让游客抒发分享的心情。甚至,每年还可进行“最佳留言”“最幽默留言”等评比,这样既能避免不雅留言,又能提高游客的文化素质,提高景点的人文内涵与公众参与积极性。

  相关链接>>

  香港一媒体记者宋寅在东千佛洞题字留名事件,尘封13年后,近日被网友曝光,引来一片谴责。事件目击者、甘肃省瓜州县文史专家李春元回忆,“进洞窟前就说得清清楚楚,一不能照相,二不能乱摸乱画,没想到在我给其他人讲壁画的时候,他竟在我身后偷偷题字”。新华社发

(来源:重庆日报)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