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届戛纳电影节上,中国元素不仅丰富,而且体现在各个层面——红毯秀、评委、获奖影片、片商……然而当我们雀跃欢呼之时,也需要冷静梳理一番,戛纳到底给我们留下了哪些东西。
曾几何时,中国电影界满足于“打酱油”,似乎到戛纳参赛夺奖已不再重要,重要的是走红毯、做宣传、买卖版权。这种论调透着自嘲和无奈。
谁不知道,一部电影在西方主流媒体和评论界引发的讨论和关注,远比哪一位明星穿什么名牌走秀重要得多?谁不知道,一座“金棕榈”所承载的意义远超出其自身价值?
电影节选片委员会不是赞助商,文化创意的力量也不是仅靠金钱就可以堆砌出来的。如果我们想登台亮相,就要思考我们需要呈现什么样的文艺作品。我们如果不能保持文化反思的力量和意愿,就无法使我们的文化艺术传统永葆青春,推陈出新。
就像贾樟柯说的一样,“我们不是一个不反思的民族。我们有这个能力来通过文化做这样的思考”。
(来源:福建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