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1日下午,以“美丽中国梦,精彩图书节”为主题的2013北京国际图书节圆满落幕。图书节期间,王蒙、于丹等名家在大讲堂关于文学、阅读等话题的演讲引人思考,同时本届图书节的国际元素也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京华时报记者田超 高宇飞
王蒙称文学不会死亡
图书节期间,王蒙、阎崇年、于丹等坐镇的名家大讲堂颇受读者欢迎,它也成为图书节近几年成长起来的品牌活动。王蒙的主题讲座,聚焦“新媒体时代的文学”话题,他认为网络的一般性阅读不能代替深度阅读。
王蒙认为,新媒体时代信息的传播力量越来越大,很多信息的影响力从表面看超过了文学,增加了公众参与性,但也存在很多弊端,“新媒体传递的信息具有浮躁性和浅薄性,有的甚至千篇一律,没有深度,没有经典。”有调查显示,通过网络和手机阅读与传统阅读相比,深度和可信度都低很多。
对于微博等传播新媒体,王蒙称微博虽然常出现幽默段子,并为一些人提供发泄的场地,但如果人们的精神世界仅由微博的100多字内容组成,那么智商势必也会下降。王蒙坚信无论经历多长时间,语言文字都在艺术中具有很高的地位:“无论是唐诗宋词元曲还是明清小说,都推动了中国文学的发展。语言文字是‘硬通货’,像西洋音乐或者绘画艺术,大家无法理解时,还是要靠语言阐释来理解它们,这就是语言的解释作用。”
王蒙还强调了新媒体时代“深度阅读”的重要性:“我们不能满足于网上一般性的阅读,不能用海量浏览代替深度阅读,否则大家都会变成看似聪明的白痴。”对于文学即将死亡的说法,王蒙反驳道:“只要文字还存在,文学就不会死亡。”
图书节凸显国际范儿
北京国际图书节作为北京的一个标志性文化活动品牌,不仅是面向全民、面向大众的公益性文化活动,而且国际化程度越来越高。本届图书节,德国、俄罗斯、希腊、摩洛哥、巴西、法国、波兰、捷克、意大利、新西兰等国家不仅设立了风情独具的展区,还通过展览、演出、图书推介、讲座等多种形式与中国读者进行互动,充分彰显着图书节的国际元素。
7天的现场活动中,设计独具特色、充满异国情调的国际文化交流展区更是吸引了众多读者的关注和驻足。这些活动有的颇有中国味儿,在中秋节当天,摩洛哥驻华大使贾法尔·阿尔热·哈基姆一家还来到展区,给中国人民送上了中秋节的祝福,并将当地特色糕点作为中秋节的礼物送给给广大读者。
此外,巴西、法国等7个国家的驻华使节还为中国读者推荐了本国的优秀作家和图书,同时也分享了自己的读书心得。希腊官员推荐了经典著作荷马史诗《奥德赛》,意大利驻华文化参赞史芬娜女士则通过《十日谈“契契比奥与鹤”的故事》讲述了意大利人的昨天和今天。
(来源:京华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