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文化>>本网原创

 “别人都送,不送不好”、“不想送,却不得不送”的心态在受访者中普遍存在—— 

节日送礼累人累心 送礼对象亲戚领导占多数

本报记者  程  晨  苏  艺  人民网记者  王  洋

2013年09月24日08:10    来源:人民日报    手机看新闻

  张芳曼制图

  节日来临,亲朋好友互赠礼品,表达感情,本是人之常情。然而,时下“送礼”似乎超出了“人之常情”。围绕着节日送礼,记者进行了采访,并联合人民网强国论坛开展网络调查。调查显示,85%以上的参与调查者在今年“两节”期间会选择送礼,其中有很多人觉得“别人都送,不送不好”、“不想送,却不得不送”。在采访中,大多数人表示,节日“送礼”不堪重负,并认为中央狠刹节日公款送礼的系列举措会带来良好的社会影响。

  

  送礼对象:亲戚、领导占多数

  3153名参与网络调查的人当中,2681人表示今年“两节”期间会送礼,占85.03%。其中,2023人会给亲戚送礼,占送礼者总数的75.46%;1237人表示会给领导送礼,占送礼者总数的46.14%;17.46%的送礼者会给老师送礼,还有一些人会给医生、客户等对象送礼。

  人民网网友“河北张立”说,“过节图的是乐呵,过的是好心情,而不是花多少大钱去‘买’快乐,‘买’关系。”。

  也有网友说,“不送礼,在单位就得不到领导的认可,就会靠边站。”

  礼品:六成送礼者开支低于千元

  72.88%的送礼者将月饼等食品作为礼品,39.39%的送礼者选择烟、酒、茶叶等,22.64%的送礼者会送代金券、购物卡,少数送礼者会送手机、相机等数码产品或首饰、手表等贵重物品,21.71%的送礼者会直接送现金。

  60.54%的送礼者估计,今年“两节”期间,自己的送礼开支在1000元以内;送礼开支在1000元至3000元的,占18.94%;送礼开支在10000元以上的不足一成。

  至于送礼的方式,93.66%的送礼者表示,会将礼品送到对方家里;21.89%的送礼者会将礼品送到对方的工作场所;6.90%的送礼者会选择快递的方式,较为“方便”地送礼;3.28%的送礼者还会通过为对方手机账户充值转账等电子支付手段送礼。

  送礼原因:表达感情或有事相求

  至于送礼的原因,23.35%的送礼者表示是出于从众心理,大家都送,所以自己也送;75.61%的送礼者认为,礼尚往来是表达感情的一种方式;24.80%的送礼者坦承:眼下或以后有事相求,所以送礼;20.33%的送礼者是希望获得领导重视。

  “送礼几乎没有白送的。”一位网友表示,自己7万元的合同,要给合作客户方送将近1万元的礼物。

  

  一位基层干部——

  中秋送礼的和饭局变少了

  本报记者  陈  娟

  受访人:杨先生(西部某省基层干部)

  在西部某省工作的基层干部杨先生在接受采访时告诉记者,今年中秋节,由于中央和省里抓得紧,送礼和吃请的现象的确少了许多。

  他说,对于这样的变化,许多地方干部都很欢迎。其实,大部分地方干部并不喜欢大吃大喝,每天泡在酒桌上,浪费大量时间,对健康也有影响。送礼和收礼,同样也是耗费精力的事情。以往节日一到,各种所谓的“礼尚往来”,“让人头疼”。

  同时,他也透露,在一些地方,送礼和吃请的方式变得更加隐蔽了。宴请多转到私密性较强的地点,让参与者觉得“很安全”。到了吃饭的地方,马上让驾驶员把车开走,免得引人注意。宴请时若有名酒,则会直接把酒倒入分酒器或者普通酒瓶。大家心中有数,都不说破。至于送礼,“直接到办公室坐坐,送点购物卡等不起眼的礼物,或者悄悄给领导的司机,尽量低调。” 

  杨先生说,以前过节时,下级来送礼或者给上级送礼,双方相视一笑,“感觉都不是个事”。八项规定实施后,情况有了很大好转。但是,有些礼送不送,也让人为难。比如,上级部门的领导检查5个地方,如果前面4个地方都接待得很好,自己却坚持原则,会不会让人家有被怠慢的感觉?“地方上的财政预算、干部人事等都归人家管,我们怎么敢得罪?”

  一位医生——

  面对病人的红包,感到很无奈

  本报记者  智春丽

  受访人:于先生(北京某知名医院医生)

  提到节假日给医生送礼的现象,于医生连连摇头:“病人给医生送礼,送红包这种现象肯定是有的。大部分情况下是在治疗过程中送,节假日不明显。”

  “医生为病人尽心尽力做手术是职业的基本要求,不应该为此而得到额外的报酬。”于医生说,“作为医生,并不想用物质来衡量自己工作的价值。有些病人一手送红包一手拿着录音笔;也有些病人不送红包觉得对医生不放心,医生收了红包又觉得医生人品有问题……这种现象医生很无奈,也很反感。”

  于医生表示,面对病人送礼,“我身边大多数医生还是会谢绝的。有的实在推不掉,就悄悄把红包里的钱充到病人的住院费里。医患关系这么复杂,不收红包还有那么大的风险,收了红包就更说不清了。”

  “乔布斯在2010年iPAD产品的发布会上邀请了分别给他做过胰腺和肝脏移植手术的两位外科医生,这是他最骄傲的时刻之一,他要与救治他的医生分享。实际上,病人在痊愈后还能想起医生,是医生的成功和幸福。礼物的贵重与否并不是重点,这种感恩之情、感激之心会让医生获得成就感。”

  “我的老师就告诉我,病人的一个拥抱、一次握手,是病人对医生表示感激的最高礼节。”于医生说。

  一位小企业主——

  送礼打点,就是为了维护关系

  本报记者  潘俊强

  受访人:李先生(山东某县小企业主)

  记者问,今年中秋节送礼花费的钱跟去年比是多了还是少了?在山东某县做生意的李先生回答说,要是考虑物价上涨的因素,今年比去年送礼的花费倒是少了。

  离中秋节还有10天,李先生就开始准备礼品了。“俺们这些小微企业本来就有生存压力,一些政府部门过节时都得打点,就是为了维护住关系。”今年中秋,他送礼吃请共花了17200元。

  他这次的送礼名单上,有国税、工商部门分管副局长、管具体业务的办事员总共8人。送副局长的是1000元的购物卡、一箱酒、一桶油,送管具体业务的办事员一箱酒、一桶油。一趟下来,差不多6000元。

  还有在中秋节前到李先生企业要求吃请的。安监局两名公务人员中午11点半到企业,要求李先生请吃饭,这样做的还有质检局的两名公务人员。李先生自己有厨师,这两次都没到外面吃。由于该县规定公务员中午无例外禁酒,所以没喝酒。两顿饭约600元。

  此外,还要维护客户关系。李先生称一些客户为“衣食父母”,过节少不了送礼。这次,从客户公司的高层领导到业务员,他都有所表示,共送出1000元购物卡5张、500元购物卡6张、300元购物卡7张、价值500元的烟5条。

  两位学生家长——

  给老师送不送礼都纠结

  秦扬子  吉  宁

  受访人:季女士(北京,幼儿园学生家长,儿子三岁)

  郭先生(北京,中学生家长,儿子上初一) 

  北京的季女士,儿子今年3岁,刚上幼儿园。从教师节到中秋节,季女士一直在纠结:不知道该不该给儿子的幼儿园老师送礼。

  “不送,怕别人都送,我们不送,老师会对孩子另眼相看;送的话,太贵重的送不起,送花或者贺卡,又怕显得寒酸……”季女士说,儿子就读的幼儿园早就发了通知,禁止家长送礼、老师收礼,但是家长们还是有各种担心。

  最终,季女士还是没有给老师送礼:“毕竟才幼儿园嘛,没那么重要,等上小学再说。”

  媒体人郭先生的儿子今年上初一。每逢教师节、春节等节日,郭先生都会给儿子的老师送购物卡。

  郭先生认为,给老师送礼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送礼是希望老师多关照自己的孩子。

  “有的老师会收下购物卡这类礼品,有的老师则只收水果,也有的老师很坚定,什么也不要。”送了多年的礼,郭先生有自己的心得:“我不认为送不送礼对孩子的学业会有影响。学习主要还是靠自己。对于家长来说,这主要是一种心理安慰:看到别的家长都送了礼,自己不送也不合适,只能够随大流。”

  至于今年中秋、国庆期间送给老师多少礼,郭先生称不方便透露。

  

  【专家分析】

  狠刹公款送礼,有助社会风气好转

  为什么会有这么多“送礼”的无奈?中国社会学学会副会长潘允康认为,一方面是由于社会资源紧缺,掌握社会资源的人有了制约他人的权力,想获得资源的人则相对弱势;另一方面,规则缺失也让弱势的人希望靠人情关系换取资源。此外,从众心理也会裹挟人们跟风去送礼,虽然抱怨,却不敢也不愿成为被“孤立”的“抗争者”。

  采访中,有专家指出,近段时间以来,中央三令五申严禁公款送礼,风清气正的过节氛围正在形成。抓住年节等特殊时间节点狠刹公款送礼歪风,有助于带动党风政风以及社会风气的好转。

  而从长远来看,社会风气的根本扭转,还有赖于制度的保障。一位专家说,“只有权力被关进制度的笼子,公款送礼、吃喝才能真正减少,传统佳节才会回归传统”。 

  “让一切都在法治的框架下正常运行,才是治本之策。”清华大学社会学系教授郭于华说。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廉政研究院院长乔新生也认为,遏制“送礼”歪风的关键在于加快相关法规和制度建设。

  有被调查者告诉记者,以往过节,要到处送礼,累人累心。“节日是家庭团聚的日子,本就应当朴素温馨。”他说。


  《 人民日报 》( 2013年09月24日 09 版)

(责编:值班编辑、许心怡)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