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雕像安坐凤山书院广场
田头民俗文化园
灌口市民参观非遗展馆
厦门灌口是一个有着深厚历史和文化底蕴的古镇。唐朝就有村落形成,宋朝开通驿道,元朝设置深青古驿,明朝建造深青古镇……史上称之为“烟火千家,颇为富庶”的“八闽重镇”。这里古迹众多、民俗文化地域特色鲜明。跟中国的很多地方一样,这座古镇面貌正在不断被改写。从传统农业文明到工业重镇,再到现在的生态文明环保新城建设。在小城镇建设过程中,灌口按照“文化兴镇”的理念实施“十大文化项目”的建设,进一步提升灌口的文化魅力。
凤山书院重建工程率先竣工
国庆前夕,灌口凤山书院重建工程竣工落成。同时,为弘扬孔子儒家思想,传播孔子文化,一座2.91米高(含基座)的孔子青石雕像正式伫立于书院的广场,为灌口增添文化魅力。
凤山书院始建于清乾隆十一年(1716年),宣统二年(公元1910年),改为灌口凤山两等小学堂,为同安县最早学堂之一。书院创办后,培养了不少英才,如小刀会首领黄位、黄志信,侨领张永福,辛亥革命志士陈瓞臣、庄尊贤、陈延香、庄右南、肖甸帮等人。凤山书院成了辛亥革命的“闽南司令部”。该书院原位于灌口凤山祖庙的前庭,见证了灌口290多年教育发展。
凤山书院重建工程选址于风景湖驿道文化主题公园内,已经成为灌口一个重要的文化亮点。新建的凤山书院倚靠美丽的风景湖,四周青草依依,树木茂盛,白鹭悠闲踱步。它采用古朴典雅的闽南古典建筑,散发着浓郁的书香气息。建成后将成为灌口国学教育活动场所、闽南小刀会纪念馆和闽南民俗文化的活动场地。
2012年12月,灌口镇党委、政府专门召开了一次大会,明确提出,“要把文化兴镇作为提升灌口品牌的重要举措,把弘扬优秀精神文化作为兴镇之魂”。成立“文化兴镇”工作领导小组,着力推进文化与小城镇建设融合发展。研究确定了“十大文化建设项目”:包括凤山祖庙改扩建工程、深青古驿文化公园扩建工程、凤山书院重建工程、风景湖文化广场、田头民俗文化园(鹰坑谷)、越尾山知青文化园、正新汽车国际文化中心、非遗文化展示馆、历史(古)建筑物的保护与修缮、闽南童玩世界等。
十大文化项目中,既有凤山祖庙扩建等对传统文化资源的保护和修缮,又有对非物质文化的关注。同时,也有一些结合当地资源的创新性开发,比如正新轮胎文化主题公园、闽南童玩世界等。如今风景湖文化广场、田头民俗文化园(鹰坑谷)、越尾山知青文化园、非遗文化展示馆、历史(古)建筑物的保护与修缮等文化工程相继竣工;今明两年十大文化工程陆续开工。
厦门灌口镇主要文化项目简介
灌口文化体育中心工程
新建的文化体育中心位于灌口324国道西侧,与建成竣工的市民服务中心紧挨着。文化体育中心于今年1月6日正式开工建设,文化中心总建筑面积2.9万平方米,内设文化馆、展示厅、图书馆、影剧院等,目前该项目已完成投资1.3亿元,已基本完成装修即将竣工。体育中心总建筑面积3.1万平方米,将建设综合体育馆、游泳馆、羽毛球馆、乒乓球馆、武术、跆拳道馆、网球馆、篮球排球训练馆等,目前正在抓紧进行基础施工。
凤山祖庙改扩建工程
凤山祖庙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市涉台文物古迹和市级对外开放民间信仰点。位于灌口街北侧,始建于明末天启、崇祯年间,距今已有370多年。凤山祖庙与台湾、海外渊源关系密切。明末清初,郑成功收复台湾时,其将士将凤山庙香火传至台湾,目前在台湾有160多座分炉。凤山祖庙将在原址进行改扩建,新建游客服务中心、文化广场等配套设施。
深青古驿文化公园扩建工程
深青古驿站位于灌口深青村。系古代同安连接漳、泉两地的古驿道驿站,是目前国内仅存不多的古代邮驿遗址之一。驿楼横跨于深青村口古驿道上,俗称过街楼,始建于元朝。深青桥为平梁式桥,东北至西南走向,横跨于深青溪上。文化公园扩建将对古驿站风貌进行修复和重现。
田头民俗文化园
田头民俗文化园位于灌口田头村,占地面积约10亩,由田头村民林少华于2010年5月开始筹建,园区内主要展品是林少华近10年来收集的近3万件闽南农耕器具、闽南童玩文化器具,农村民俗文化器具、红色文化物品等。园区内还配套有木制生活室内展区、露天民俗石文化展区、教学实践区。目前正在聘请民俗文化专家进行分类文化展示,并将陆续对外开放。
特色文化招牌美食街
谈到灌口,很多人首先想到各式各样的美食,被当地人津津乐道且“名声在外”的小吃包括友爱牛肉羹、林添发蚵仔煎、顶许狗肉、鱼孚肉粽、猪蹄膀、阿大水饺、灌口盐鸡盐鸭、聪仔肉丸、白氏肉丸、红龟、馒前粿、碱仔粿等几十种。
为了让灌口小吃“集体壮大”,同时,也为了方便食客“一站式”将灌口美食一网打尽,目前,灌口小城镇建设指挥部与灌口镇政府正在策划建设“灌口美食一条街”项目,把数十种灌口的名优小吃集中起来,打造品牌化的特色美食街。
非遗研习传承中心及其展示馆
灌口目前有两个国家级的非遗项目:“答嘴鼓”和“闽南童谣”,今年,灌口镇大使公信俗正式入选省级非遗项目,市级的有一个“闽南童玩”。
为了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力度,灌口在镇文化服务中心设立非遗办公室和非遗研习传承中心,新建灌口非遗展示馆,加强对非遗项目的保护,以项目传承人为核心,对传承人授徒传艺、开展研习活动给予大力扶持,整理非遗项目研习传承的有关材料并汇编成册。
(来源:福建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