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文化>>滚动新闻推荐

评《天下归心》:京剧传统与创新达成默契

2013年10月10日16:08    来源:北京青年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评《天下归心》:京剧传统与创新达成默契

  一句话点评:且看京剧的传统与创新在舞台上会达成何种默契。

  一直以来,“一桌二椅”都被看作是中国传统戏曲舞台美学的高度概括。日前,由国家大剧院出品的原创京剧《天下归心》就在舞台上以一桌二椅为“种子”,辅以独具匠心的多媒体投影技术,生发出一番别样的舞台意境。

  《天下归心》取材自春秋时期“郑庄公掘地见母”故事,在建组伊始便引起了多方关注。一方面自是因为该戏集合了众多京津沪鄂等地老中青几代梨园名家,另一方面则是源自以国际知名导演张艺谋为首的、梨园界外的幕后设计团队。

  初进剧场时,舞台上隐约可见的便只有简单的一桌二椅。三遍场钟响过,四位捡场上台将它们分别嵌入舞台三面的景片,宣告着演出的开始。在随后的五幕戏——“克段”、“庆功”、“私访”、“天问”、“见母”中,一桌二椅在多媒体技术的帮助下“改变”了自身的大小比例,“幻化”成所需的拱门、回廊、宴客厅等场景,让演员们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都在其间一览无余。而在演出结束时,它们又归于原位,仿佛一切都没有发生一般。

  经过两百余年的发展和演变,京剧的演员与观众之间已形成一种不同于一般戏剧欣赏的独特审美:由于观众对于演出的内容,大到一场戏的唱段、台词和地位调度,小到一个眼神、一段过门儿、一个锣鼓点儿都了然于胸,因此他们对演员本身技艺的关注已远远超过对戏中角色命运的感受。这样,观众在舞台人物悲戚时轰然叫好的现象也就不足为奇了。长此以往,观众便因对不同技艺展现方式(或称流派)的偏好划分阵营,演员们更是将精力贯注于能要下“好儿”的那一句唱、一个身段或者一个亮相,而渐渐忽略了生活在戏剧情境中的人物的真实感受。

  许是由于受到“舶来品”话剧的影响,新编京剧在力图保留其华彩篇章的同时又再度将塑造人物和挖掘人性的戏剧根本寻回。但这也就对演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已然功成名就的老艺术家们。该戏的领衔主演之一、首位“梅花大奖”得主尚长荣先生虽然曾经主演过《曹操与杨修》、《贞观盛事》等数部里程碑式的新编京剧,但让已然年逾古稀的他神完气足地拿下大量新编唱段并准确完成导演的舞台调度,是个不小的考验。同样的难题也摆在年近八旬的著名李(多奎)派老旦李鸣岩老师面前。在“天问”一幕,饰演郑庄公的尚长荣与饰演太后武姜的李鸣岩同处一个舞台的两个时空,依次将内心中如翻涌波涛般的情感铺陈开来,郑庄公的“古柏寒流云卷河汉惨淡”唱段将他作为一代君王所要保持的威严与作为儿子所渴望的亲情间的矛盾表露无遗,而武姜的“草含露珠雁怀卵”唱段则将母亲怀孕分娩过程的“一步一重天”剖析得淋漓尽致。

  作为一部在舞台呈现上做出不小创新的新编京剧,《天下归心》在面世之初难免会引发一些传统京剧“戏迷”的争议。但若无这般众多浸染于京剧传统艺术多年的京剧精英坐镇把关舞台上所呈现的京剧精髓,再好的形式创新也势必会留下“形式大于内容”的通病。在把握京剧传统的继承与创新上,我们还有更多值得关注的地方。

(来源:北京青年报)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