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文化>>本网原创

  

(文化问答)访王建琪:让设计为新型消费带来活力

本报记者 陈原

2013年10月10日08:21    来源:人民日报    手机看新闻

  以“设计之都·智慧城市”为主题的第四届北京国际设计周刚刚落幕,260多项活动分布在7个区,来自20多个国家的1800余名设计师及设计机构代表聚集一堂,吸引了500多万人次的观众,设计交易额达65.8亿元。设计周结束之后,很多观众都希望详细了解北京国际设计周对北京城市发展具有哪些推动作用。为此,记者采访了北京国际设计周组委会办公室副主任、北京歌华文化发展集团董事长王建琪。

  记者:北京国际设计周目前处于什么水平?

  王建琪:经过4年多的培育和积累,北京国际设计周已经发展成为亚洲规模最大最有影响力的创意设计活动。随着品牌的树立,设计周形成了自己的特点。首先是推动设计与生产实践相结合,与改善民生相结合。在今年的各类活动中,大到组织设计师深入地震灾区,小到为大栅栏的胡同居民设计的公共厕所,都体现着设计为人服务的本质。其次是推动了设计与科技、旅游、商业、工业领域的融合,发挥了创意设计的引领作用。比如今年通过展示10个国家的近60个参展作品,为全国百余个试点智慧城镇建设提供了样本。另外,设计周还促进了以设计带动消费概念的形成,满足了多层次的文化消费需求。今年设计周首次推出“设计消费”概念,让设计为新型消费带来了活力,使优秀设计进一步获得资金、市场和消费者的支持。

  记者:北京国际设计周在运作方式上取得了哪些经验?

  王建琪:自2011年以来,设计周就一直坚持三个“互动”:与公众互动的“展示周”,与专业互动的“交流周”,与产业互动的“交易周”。围绕这三个互动,设计周正成为国际设计资源集散的重要平台、中国设计与世界设计交流对话的重要窗口,通过各类设计活动的举办以及设计观念的普及教育,不仅推动了北京乃至全国创意设计产业的发展,还让创意设计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为北京成功申办“设计之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作为由政府支持的大型文化项目,设计周一直坚持政府引领,市场化、产业化、国际化运作,多主体参与,形成了设计周最为广泛的参与性。今年设计周从政府方面得到的扶持资金减少了,但活动的社会反响以及市场反映比去年仍有较大提升,这说明像设计周这样的大型文化项目在起步阶段,政府的扶持是必要的,但从长期发展的角度考虑,只有将重心更多地放在市场化、产业化上,才能形成良性的可持续发展。今年设计周不搞开幕式,没有文艺表演,以设计周的主体活动、项目推介和交流作为内容,这也赢得了国内外舆论的赞誉。

  记者:设计周未来的发展目标是什么?明年设计周还会有哪些亮点?

  王建琪:设计周将努力办成立足北京、服务全国、走向世界的文化品牌,办成全球优秀设计思想、设计资源的汇聚平台,设计交易和投资的实现平台,设计与科技、工业、旅游、商业融合发展的转化平台,设计师、设计企业、设计机构成长的孵化平台,文化创意产业提升国家经济运行质量的示范平台。

  明年的设计周将继续坚持市场化、产业化,引入多主体参与,把设计周办成各行业都主动参与的设计周。将进一步促进设计在惠及生活、市政规划、生态环境等方面的建设,组织设计师提供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明年设计周的主题还将持续关注智慧城市建设,将着重探讨创意设计如何在新一轮城镇化建设中解决好城镇的经济生态及人居生态方面的规划问题。

  从去年开始,设计周组委会陆续接到了国际著名设计城市申办设计周主宾城市的请求,明年的主宾城市已初步确定为西班牙的巴塞罗那。除了延续以往主宾城市的惯例做法,还有可能增设以国别为范畴的“国家设计展”单元。这些,将有助于增强设计周的活力,提高设计周的国际影响力。

  

  网友提问来自人民网文化频道,更多精彩请见人民网文化频道http://culture.people.com.cn/《文化问答》互动留言板


  《 人民日报 》( 2013年10月10日 19 版)

(责编:黄维、许心怡)

相关专题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