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国家汉办和中央电视台联合主办的第六届“汉语桥”在华留学生汉语大赛日前落下帷幕。来自50个国家(地区)的选手报名参赛,年龄最小的18岁,最大的52岁,参赛人数创历史新高,这形象地折射出了近年来的“汉语热”现象。
“汉语热”的出现,说明了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的提升,已赢得世人的注目。但反过来看,加强汉语的对外传播,让更多的外国人学习汉语、了解中华文化,也未尝不是进一步提升我国国际影响力的重要手段。当今世界的竞争,越来越多表现为文化软实力的竞争。一国的语言,在世界上应用的越广泛,这个国家的文化在世界上传播扩散的可能性就越大。美国是当今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美国文化风行世界各地,这不能不说跟英语的国际性语言地位有莫大关系。汉语是推广中华文化的基础性手段。因此,要提升我国的文化软实力,实现与西方文化的平等对话,必须加强汉语的对外传播。
截至目前,我国在世界各地建立了大量的孔子学院,国外数千所大学也开设了汉语专业,这些都为汉语的传播发挥了巨大作用。但媒体作为一支传播汉语的重要力量,却一直没有被给予应有的重视。在网上搜索了一下,发现我们的中央级媒体中,专门做汉语教学传播的节目竟然只有央视国际频道的《快乐汉语》和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的《你好,中国》,这显然跟世界上数千万人正在学习汉语的现实不相称。媒体强大的传播力和影响力,并没有在汉语的对外传播中得以应有的发挥,这一点应引起媒体人的反思。
当然,作为大众传媒也有自身局限。以电视媒体为例,它具有线性传播的不可逆性、声画合一、交互性、受众广泛等特点。如何将电视媒介的传播特点与对外汉语传播有机地结合起来,使电视媒介扬长避短,发挥出最大优势,制作出观众爱看、想看的对外汉语传播节目,是需要电视人认真研究的问题。
虽然有困难,但绝非不可能。仍以“汉语桥”为例,它已连办六届,算不上严格意义上的汉语教学节目,但却以一种别样的形式把汉语传播变成了一场竞技性活动,同时兼顾了知识性、趣味性、艺术性的特点,让外国学生在展示自己的过程中自觉地学习了汉语和中华文化,所以深受在华留学生的欢迎,并在留学生群体中影响力巨大。个中经验,值得其他媒体借鉴。
需要指出的是,在“汉语热”这个大背景下,媒体参与到汉语对外传播中,不仅是在传播中华文化中尽媒体的责任,也可以藉此在激烈的行业竞争中寻找事业的“蓝海”。在选秀节目充斥荧屏、观众普遍产生审美疲劳的当下,“汉语桥”大赛连续六年都取得了不错的收视成绩,这就是媒体在汉语传播中进行错位竞争,提升自身竞争力的一个很好的例子。(韩业庭)
汉语传播离不开媒体,汉语传播对媒体而言更是机会。政府应该利用好媒体这一传播汉语和中华文化的“利器”,媒体也要把握住“汉语热”这一千载难逢的机遇。
(来源:光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