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文化>>本网原创

历时7年《史记》修订本正式面世

2013年10月21日10:02    来源:人民网-文化频道    手机看新闻

《史记》修订本

人民网北京10月21日电  (记者黄维)点校本《史记》初版问世54年之后,终于迎来了修订本。10月19日,“中华版《史记》修订本首发式”在北京、上海、香港、台北、新加坡、伦敦、东京、纽约等25个城市的31家书店同步举行。

修订主持人赵生群、中华书局总经理徐俊在首发式上为《史记》修订本揭幕,并为专程前来购书的读者签名、加盖《史记》首发日纪念章。点校本“二十四史”及《清史稿》修订工程的第一个成果《史记》修订本正式面世。

中华民族素有“以史为鉴”的传统,而古代典籍是保存历史、传承民族文化的基础载体。《史记》囊括了记言、记事、编年、国别等形式,纪传体和编年体兼而有之,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为“二十四史”之首。全书一百三十卷,其记载始于传说中的黄帝,迄于汉武帝时期,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在世代中国人心中享有崇高的地位。

在毛泽东、周恩来等国家领导人的指示下,顾颉刚先生领衔整理的《史记》点校本于1959年10月出版,以其分段精善、校勘审慎、标点妥贴,有关技术处理得当,成为半个世纪以来最为通行的《史记》整理本。

受当时学术、社会等客观条件的制约,点校的标准和体例还不成熟。随着古籍整理体例的不断完善、学术研究成果的不断涌现,修订点校本的需求日益突出。2005年,在著名学者季羡林、任继愈、何兹全、冯其庸的倡议下,2005年11月,温家宝总理和陈至立国务委员分别对修订工作做了重要批示,要求重视和支持古籍整理出版事业,解决资金和人力问题。2006年4月,“二十四史”及《清史稿》点校本修订工程正式启动。中华书局集合全国数十所高校和研究机构的力量,从2007年起,全面展开点校本“二十四史”及《清史稿》修订工程。2010年1月,温家宝总理、刘延东国务委员对做好这项工作提出了进一步要求,指示文化部和新闻出版总署给予支持 。

在保持点校本已取得的整理成果和学术优势的基础上,通过各个修订环节,消弭点校本存在的缺憾,并认真吸收前人与时贤的研究成果,包括当代学术研究的新发现(文物、文献资料)、新结论(学术定论),使修订本成为符合现代古籍整理规范、代表当代学术水平,能够体现二十一世纪新的时代特点的典范之作。

《史记》修订本历时7年终于面世,可以告慰季羡林先生在2006年的希望:“经过我们大家的努力,中华书局的修订版‘二十四史’出版之日,就是古籍整理与出版的黄钟大鸣而特鸣之时。”

背景资料:《史记》修订五原则

一、广校诸本

全面而系统校勘了北宋至清有代表性的多种《史记》刻本,其中有“世间乙部第一善本” ——中国台湾藏北宋景祐监本《史记集解》、中国国家图书馆藏南宋绍兴本《史记集解》、日本藏南宋建安黄善夫刊《史记》三家注合刻本、南宋淳熙刊本《史记集解索隐》合刻本、日本藏六朝钞本、日本藏唐钞本、法藏敦煌残卷等。选用善本之精,校勘规模之全,超过此前各家。

二、新撰校勘记

复核了点校本对底本所作的全部校改,包括方圆括号改补和暗改。已经厘正的从之,存疑的慎重斟酌,错误的予以纠正,统一撰写校勘记,涉及增删正乙的重要改动都出校说明。全书撰写校勘记三千余条。

三、订补疏误,后出转精

改正原点校本破读之处,纠正讹脱衍倒。全面检核三家注相关引文,确立引文的精确起讫和来源。充分利用清代至今前贤时彦及日本、海外学者的校勘、研究成果,适度参考出土文献,择善而从。

四、尊重底本、优化完善

修订本延续点校本所选的清金陵书局本作为底本,尊重、保留金陵书局本、点校本的整体面貌和优秀成果。恢复金陵书局本删削的唐代司马贞《史记索隐?补史记条例》和《三皇本纪》,将《史记索隐?补史记条例》所缺部分补入相应篇目,保存文献,方便读者。

五、多领域专家协作

约请天文、历法、礼制、中西交流等专门领域研究名家参与修订,数十位文献学家、史学家参与审读,提供专业意见,吸收完善。

(责编:黄维、许心怡)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