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舌尖上的中国》红遍全国,让充满人文关怀色彩的纪录片成为关注热点。然而,观众想在电影院里看到纪录片依旧不易。刚刚出炉的《中国纪录片发展报告(2013)》显示:2012年进入院线上映的国产纪录片仅有两部,合计票房130万元。而同年度美国电影院线播出的纪录片为141部,总收入达到1.3亿美元,两者相差悬殊。
上世纪80年代,纪录片曾经风靡一时。当时热播的《话说长江》、《话说运河》等纪录片,向观众深情地展现了祖国的大好山河,让在改革开放中奋斗的人们找到了民族自信心。后来,随着电视节目的多元化,纪录片一度沉寂。如今随着产业的日趋成熟,纪录片正重新回到公众的视野当中。
根据中国传媒大学中国纪录片研究中心持续7年的调查,2012年中国纪录片在生产、制作、传播、营销等领域有较大增长,发展的突出特点是全面转向产业化,制作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中国纪录片发展报告(2013)》显示,2012年,我国电视纪录片平均每分钟投资额度为673.3元;电视纪录片年度投资总额介于10.78亿元至12.52亿元之间;电视纪录片年度首播总量为15880小时,同比增长17.8%;电视纪录片年度制作总量约为10300小时,同比增长35.9%。
报告同时指出,2012年以来,微纪录片表现抢眼,新媒体开始改变纪录片营销方式。随着各大视频网站纷纷开设纪录片频道,纪录片的制作和播出手段更加多元灵活,越来越多的广告主也开始注意微纪录片对于营销的重要性。
不过,在我国电影院,依旧难觅纪录片的踪影。2012年,进入电影院的纪录片仅有《索马里真相》与《仰望星空》两部,合计票房130万元。《仰望星空》讲述了科学家钱学森的生平事迹,电影本身是有看点和感人的,但是前期宣传营销不够,导致最终票房惨淡;而《索马里真相》上映时正值三八妇女节,同档期女性题材电影对其造成一定冲击,且索马里题材已不再热,大众的关注度不高。不得不说的是,在170亿元的国产院线票房市场中,130万元的纪录电影收成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记者李婷)
(来源:文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