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文化>>滚动新闻推荐

"认养"到"居住体验" 碉楼过把"土豪"瘾

2013年12月14日07:33    来源:中国文化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认养"到"居住体验" 碉楼过把"土豪"瘾

  电影《让子弹飞》和《一代宗师》的取景地——世界文化遗产广东省开平市的碉楼与村落,容纳中西建筑之美,让人们有一种“长居其间”的冲动。当地相关部门近日发布的《开平碉楼与村落保护规划(修改稿)》中,明确提出,碉楼可开放“居住体验”,以满足游客居住碉楼的愿望。

  开平碉楼美轮美奂

  还记得《让子弹飞》里大土豪黄四郎居住的碉楼吗?很快,游客们也可以住进碉楼去过把“土豪”瘾。不过,黄四郎的豪宅铭石楼仅供参观,游客可以去附近的居安楼、湛庐等碉楼居住。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开平碉楼与村落,正在通过商业化运作,逐渐盘活这片独特的旅游资源。

  近日,在开平市对外公示的《开平碉楼与村落保护规划(修改稿)》(以下简称《规划》)中计划,拿出57栋碉楼用来实现游客“居住体验”。消息一出,不少投资人的目光聚集在了开平碉楼的住宿开发上。开平碉楼与村落能否效仿云南丽江、大理的商业运作模式,吸引众多投资人,进行多元化运作模式,展开差异化竞争?

  闲置碉楼的瓶颈与困境

  有效利用碉楼,盘活闲置资源是政府和开平碉楼与古村落的管理方亟待破解的一道难题。

  据开平市政府官方数据显示,开平市共有1833座碉楼。其中,开平碉楼与村落遗产区内包括40座碉楼(强化防御功能的为碉楼)和居庐(以居住为主要功能的为居庐)以及3个村落。目前这40座碉楼和居庐只有一座尚有人居住,其余39座被空置,除了开放游览的10座外,剩余的均处于关闭状态。“端着金碗没饭吃”,是开平碉楼近年来开发遇到瓶颈的写照。

  据开平碉楼与村落专项基金管理委员会秘书长江汉介绍,开平碉楼成功申遗后,政府与相关文物保护单位划拨资金,对列入遗产名录的37座碉楼进行了维修与保护。然而,碉楼数量多,维修、补偿金数额巨大。

  此外,由于人口外迁、居民城镇集中和劳务输出等原因,大量遗产村落出现“空心化”的现象,影响传统村落功能和田园景观。与此同时,碉楼遗产分布杂乱,建筑利用率非常低。

  “开平碉楼数量大、范围广,参观者并不会一栋栋去观赏。‘居住体验’是丰富碉楼使用的一种方式。”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冯江认为,很多文化遗产成名之后,只能被动地保存,也有的成为博物馆或管理设施。如果遗产的空间有实用性,去使用它是很正常的事情。

  据了解,开平碉楼申遗成功后,尽管客流量明显上涨,但依然未走出“门票经济”的套路。欠缺住宿条件,很难再进一步感受侨乡文化,放慢脚步欣赏和体会悠闲恬静的田园生活,则是开平碉楼难以从观光型旅游向度假型旅游业态转型的主要原因。

  从“认养”到“居住体验”

  “震东寄庐”被视为第一所民间认养的碉楼,在这里,可以躺在沙发上看电视,还可以站在碉楼顶观景。

  针对开平碉楼的保护与开发困境,前几年,开平市专门出台了《关于已托管的碉楼与村落认养管理办法(试行草案)》,鼓励民间人士“认养”碉楼,认养者可以住进去,但不能用作商业用途。

  在开平赤坎镇树溪龙兴里,曾被认为是第一所被民间认养的碉楼——震东寄庐就坐落在村口,这座建于1923年的4层小楼建筑,一度被江汉认养。不过,由于种种限制,江汉的设想推进困难。

  正在公示的《规划》可能为目前的尴尬局面带来破局的曙光。这次《规划》的亮点之一,就明确了整个遗产地碉楼与居庐的保护和利用分类,其中提出具体哪些碉楼可以用来“居住体验”。

  根据《规划》,碉楼的保护利用将分成四类:原状保存、文化展览、居住体验和管理设施。其中用来实现“居住体验”的碉楼,主要包括现在仍在实用的或保存较好的居庐,和部分结构坚固的碉楼,这样的碉楼共计57栋,分别为4个遗产片区详细明确的10栋碉楼,以及缓冲区共47栋碉楼。

  在遗产地片区中,可开客栈的碉楼主要分布在《让子弹飞》拍摄地的自力村村落与方氏灯楼片区和马降龙村落群片区,前者最多,共有7座,而后者有骏庐、敏庐和信庐3座。但是,《让子弹飞》中黄四郎的豪宅铭石楼只能参观,不能居住体验。

  投资客的期待和忧愁

  生活在美丽的古村落中,没有都市生活的繁忙与压力,还能获得一定收入,投资开平碉楼的前景或许和投资大理一样可观。

  在许多投资人眼中,将碉楼盘活,做成别具特色的客栈或家庭旅馆,开平碉楼的旅游前景将大有改观。“成为另一个大理古城也不一定”。中国社科院旅游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刘思敏表示,碉楼变身为客栈的前景的确令人期待。他分析道,有别于乌镇、西递宏村、凤凰古镇等民居较为集聚的社区型景区,开平碉楼散落在各个村落中,较为分散,因此很难套用现有的商业模式,对其进行规模化的开发,也不可能将其全部开发成为景点或者博物馆。

  为了更好地利用闲置资源,让碉楼在利用的同时得到保护,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将碉楼开发成为客栈,是盘活现有大量被闲置资源的一个较优选择。

  不过,正在公示的《规划》还详细列出了目前开平碉楼面临的问题。作为文物的碉楼,因为建设年代久远,许多内部结构和设备已不合时宜,如果开发成客栈,在保护的前提下,能否适合现代人对舒适生活的要求?

  按照《规划》,未来在社区基础设施上都有明确的规划,以自力村为例,规划建设统一的污水收集设施进行统一处理,在村里增设30多盏路灯,灯杆采用竹子或木头等自然材料。在本体楼上,《规划》指出外部将保持原有建筑风貌,内部则重新设计,使之达到满足现代人生活的需求,又不会对建筑造成明显影响。

  影响碉楼做客栈的另一原因是复杂的产权关系。据介绍,开平1833座碉楼,大部分产权属于户主个人或多人所有,即使遗产区内拟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35座碉楼,也只有17座办理了政府托管手续。

  中西合璧的开平碉楼应当走一条怎样的商业化道路?刘思敏建议,当地政府在厘清产权关系的前提下,一方面鼓励产权人自己来经营,另一方面可以打造一个对外开放的租赁平台,对外进行投资与管理,对闲置的碉楼进行修缮和改造。“基于对碉楼文化的深度挖掘,盘活碉楼,打造富有个性化的休闲客栈,实际上是在创造一种感性的生活方式,将现代休闲度假方式引入这片具有文化底蕴的田园之中,相信这样的经营理念和模式,更符合现代都市人的需求。”

(来源:中国文化报)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