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文化>>滚动新闻推荐

生活中的曼德拉:面目慈祥、目光真诚、言行敏锐

2013年12月16日16:28    来源:人民政协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生活中的曼德拉:面目慈祥、目光真诚、言行敏锐

生活中的曼德拉:面目慈祥、目光真诚、言行敏锐

1992年,曼德拉首次访华,登上了中国的长城。

曼德拉

  1992年10月,我刚结束外交部新干部培训进入礼宾司接待处工作,就被指派参加了时任南非非洲人国民大会主席纳尔逊·曼德拉访华的接待工作。我的任务是,负责代表团抵离护照办理、行李手续及协调代表团在京期间的生活琐事等,因此,我得以亲身经历和目睹到一个“生活中”的曼德拉。

  12月6日早上,一个与往日没有任何不同的早上。我和十几天前刚抵达日内瓦时一样,醒来的第一件事就是打开手机查看新闻。在打开手机的一刹那,曼德拉的名字出现在新闻的头条上,我马上意识到,这位顽强的老人告别了世界,接下来,会发生一场并不多见且愈来愈少见的“葬礼外交”。这位曾经感动世界的老人,将用他的离去再一次感动世界。

  我对曼德拉三个字的敏感,不仅是因为他的世界影响,更是因为,我本人曾近距离地感受过他。1992年10月,我刚结束外交部新干部培训进入礼宾司接待处工作,就被指派参加了时任南非非洲人国民大会主席纳尔逊·曼德拉访华的接待工作。我的任务是,负责代表团抵离护照办理、行李手续及协调代表团在京期间的生活琐事等,因此,我得以亲身经历和目睹到一个“生活中”的曼德拉,他为我留下了难忘的记忆。

  曼德拉一行抵达北京机场后立即前往钓鱼台国宾馆,留下一名官员与我在机场办理入境手续、提取托运行李。我一边为有机会参加接待如此重要的代表团而激动,一边为因负责料理杂事无缘见到曼德拉本人而感到失落。从机场前往钓鱼台的路上,带着某些失落,我和这位非方官员聊着天,熟悉着他的“非洲的英语”。

  抵达钓鱼台后,我协助非方官员和服务员把行礼送往各个房间。仿佛是冥冥中的安排,当送到曼德拉的房间的时候,他正好坐在外间客厅的沙发上!他静静地望着窗外,似乎是长途旅行后在休息,又好像思考着什么。非方官员把行李放好,走到曼德拉面前低声说了几句话,又向站在门口的我望了望。我的感觉是,他在介绍我,汇报情况。我静静地站着,心里不免有点儿紧张。曼德拉的目光转了过来,他站起身,缓步朝我走来,面带着微笑。曼德拉伸出手,我也赶紧伸出手。他的手给人的感觉是温暖而粗涩的,有点儿干瘪,那绝不是养尊处优的手,而是一张在狱中被监禁了27年的饱经沧桑的手!曼德拉按照非洲人的握手习俗,微微用力地晃了晃我们握在一起的手,微笑地说:“谢谢你,我的行李安全抵达了。”我此时有机会仔细地看了看他的脸,他面容慈祥,目光真诚,给人以强烈的震撼力和感染力,以至于在以后的几天里,每当他出现的时候,我似乎都能感觉到他目光的注视。

  曼德拉不仅给人以真诚的感受,他的言行还散发着敏锐、细腻和仁慈的光辉。1992年访华,有一项活动是游览八达岭长城。十月的北京,天气很好,代表团和陪同人员一行顺利抵达长城。陪同人员中,除各级官员外,还有外交部翻译室的高级翻译和一位刚刚分配在非洲司工作的女孩子。游览活动相对随便,有一个细节我至今记忆犹新。就是这位非洲司的女孩子,她非常好学,常常紧跟着高级翻译贴近曼德拉,听他们的谈话,学习翻译技巧。高翻有意栽培后辈,所以当曼德拉在长城的垛口处走近一位身着古代铠甲、手握战旗的“古代士兵”意欲交谈的时候,他示意这个女孩站到了曼德拉的身边。曼德拉察觉到了身边换了人,但他未动声色,依然按照“原定计划”与“士兵”聊起天儿来,当时的场面十分温馨。在翻译的过程中,女孩子略显紧张,但也大体周全。一段谈话结束后,我想,曼德拉自然清楚了女孩子的角色,但他当时的语调非常憨厚、沉稳,大家都听到他对这位“客串”的小翻译赞赏到:“你的英语真好!谢谢。”

  按照接待外国高级代表团的要求和做法,参加接待的工作人员是不能主动要求与主宾合影的。但当年中国和南非还没有建立正式的外交关系,南非实行的是种族隔离制度。曼德拉为了民族的解放与自由入狱长达27年,是一位在世界范围内都具有影响力的政治明星。独特的“国情”加上无与伦比的人格魅力,使我萌生了一定要与这位老人合张影的念头。我想,那次不光是我,很多中方接待人员都有这种想法。所以,当我与那位一起负责过办理入境手续的非方官员聊天时,我就直截了当地询问他合影的可能性。他给我的回答是:没问题!

  果然,就在第二天,在一次离开钓鱼台外出活动之前,曼德拉比原定的出发时间提前了一会儿走出房间。当时我们所有的工作人员均已到位,整装待发。非方代表团的一位官员告诉大家,曼德拉愿意与所有工作人员合影留念!我们顿时喜出望外,一阵活跃。曼德拉则非常富有经验地站到了台阶最下一层的中间处,微笑地静候着大家。就这样,一张我期待中的,没经过任何准备和排练的合影诞生了。

  曼德拉时代已然过去,他后期的照片透露着一种病榻中的老人的无助与无奈,我不忍看到。我记忆中的曼德拉,依然是那个面目慈祥、目光真诚、手掌温涩的老人,就像1992年的照片中的一样。

  (作者:杨晓坤,中国驻日内瓦代表团公使街参赞)

(来源:人民政协报)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