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文化>>滚动新闻推荐

学者雪珥新书出版 讲述李鸿章的努力与无奈

2013年12月22日22:10    来源:中国新闻网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学者雪珥新书出版 讲述李鸿章的努力与无奈

  中新网北京12月22日电(上官云) 22日下午,历史学者雪珥携新作《李鸿章政改笔记》在京与学者萨苏展开对谈,讨论在晚清改革的转折点上,重臣李鸿章的心路历程。在提及李鸿章的改革举措时,他说,时下一些观点对李鸿章误解颇深。他兴办洋务、建水师,其实都是适应历史发展潮流的举措。在当时晚清的改革中,李鸿章做出了许多努力,也有许多无奈。

  雪珥:李鸿章改革有努力也有无奈

  提到李鸿章,大家并不陌生。他是晚清重臣,曾倡导改革,被称为“大清裱糊匠”,此人一生功过至今仍存争议。

  在雪珥看来,时下一些观点对李鸿章误解颇深。他说:“李鸿章一生办洋务、兴实业、练新军、建水师,这些举措均适应历史发展潮流。当时的大清国已是一间破屋,李鸿章认为,如由裱糊匠东补西贴,尚可是间能住人的房子。这裱糊之术需不畏烦难、不畏细琐,谋定而后动,绝无捷径可走。从某种意义上说,李鸿章是反潮流的,但他反对的是空谈误国。”

  “在特定时代,一些所谓的精英阶层,我们很难想像他们挑着担子的艰难。在西方,李鸿章这个名字与中国的近代史紧密相关。”雪珥表示,在当时晚清改革的转折点上,李鸿章有很多努力,但碍于各种利益团体的羁绊,也有很多无奈。

  在被谈及自己的历史观时,雪珥认为应当秉承客观冷静的态度。他直言,目前部分中国人在史观上存在误区,即一味认为前朝统治者愚昧。其实在某些历史事件来说,在当时做出那些看似愚蠢的决定,都有可解释的原因。

  “据史料记载,清朝统治者不像后世所想一直闭目塞听。比如当时的法国大革命,乾隆是知情的,甚至了解一些细节。因为当时清廷里有很多法国传教士,之所以后来拒绝英国提出的建交要求,此举并非愚昧,而是出于对‘大革命’的畏惧。”雪珥举例道。

  萨苏:应肯定历史人物在特定环境中的努力

  学者萨苏受邀参加此次对谈。在谈到如何评价历史人物的问题时,萨苏表示,现在对历史人物的评价总是陷入简单化。比如很多人将李鸿章视为坏人:他在那个时代引领的洋务运动最终是失败了,作为带领者的李鸿章难辞其咎。

  但在萨苏看来,虽然北洋水师本身失败,但它的运作效率、工作模式明显高于清廷其他部门。当其他领域的改革还大多停留在坚船利炮的硬件层面上时,李鸿章领导的北洋水师接受了更先进的管理模式,成为其他部门可参照的榜样。萨苏认为,我们应该肯定历史人物在特定环境中的努力与贡献,在创作中也是如此。他说:“与别的历史类书籍不同,雪珥这本新书秉承了这种客观的历史观。”

  对此,雪珥表示他的新作严格来讲是随笔体,最早在某报纸专栏连载。在研究李鸿章生平的过程中,雪珥以人性为中心,最后把研究心得整理成文。在书中,他模仿李鸿章口吻,以半文言文的写作方式谈对当时一些事件的感悟与人生体会。雪珥坦言,他在创作时常被笔下的李鸿章感动。

(来源:中国新闻网)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