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北京12月27日电 (记者 应妮)由中国艺术研究院主办的张美芳苏绣艺术精品展在北京承露轩艺术馆开幕,共展出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中国工艺美术学会刺绣专业委员会会长张美芳设计及制作的苏绣精品70余件(套)。
该展展示了张美芳通过对绣线和底布进行工艺革新,用刺绣生动再现出李政道博士所描绘的《金核子对撞科学图像》。她还创造性运用传统针法对吴冠中先生的彩墨画、常沙娜设计的《敦煌藻井》、藏族唐卡、古代书画等进行了第二次艺术创作。一组艺术效果神奇的《万花筒》刺绣作品同样吸引了很多观众的注意力。这些具有时代新风的刺绣艺术品全面地反映了张美芳对于苏绣传统针法的全面继承,更难得的是她在刺绣艺术上极富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为此,她曾荣获第二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薪传奖。
原中央美术学院学院常沙娜先生在展序中说:“张美芳作为苏州刺绣技艺的引领人,不断的对艺术与苏绣技艺进行了创新的探索,从不满足仅以刺绣技艺对画作、摄影做简单的复制,由此经张美芳指导创造出的苏绣艺术品得到艺术与科学界多方面的关注。”
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吕品田在开幕式上高度评价了张美芳在刺绣上所取得的成绩,肯定了她的苏绣别开生面。
“中国当代刺绣艺术创新研讨会”同日在京举办。与会专家学者和刺绣艺术大师从各自立场总结了当前中国刺绣艺术的发展状况,较一致认为当前刺绣处于比较繁荣的局面,全国各地的地方绣种大多数都复兴了,新作、佳作不断涌现,尤其是苏绣、湘绣、蜀绣、汴绣等大的绣种人才济济,从业人员已形成规模。但仍存在不少问题,如工艺美术研究所负责人邱春林研究员指出,由于当前各绣种之间交流频繁,加上受眼前利益的诱惑,一些小绣种在学习苏绣、湘绣时还停留在模仿阶段,在针法和图像上都与大绣种趋同化,如此削弱了这些地方工艺的特色,也损害了文化多样性,使得全国刺绣领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形势严峻。因此,要保证非遗的活力必须发挥传承人与生俱来的创造力,但刺绣艺术的创新不能改头换面,原有的工艺特点和文化基因不能抛弃。(完)
(来源:中国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