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文化>>滚动新闻推荐

记吴歌传承人陆瑞英:心里有歌就唱出来

2013年12月30日13:12    来源:中国文化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记吴歌传承人陆瑞英:心里有歌就唱出来

记吴歌传承人陆瑞英:心里有歌就唱出来

陆瑞英经常在为孩子们讲故事的过程中传教山歌 邹凤池 摄

  “一把芝麻撒上天,肚里山歌万万千;南京唱到北京去,回来还唱两三年……”吴歌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陆瑞英的肚子里装着成百上千首山歌,只要一打开歌喉,那山歌就像山间汩汩清泉奔突流淌,唱上三天三夜也唱不完。如今年逾八旬的陆瑞英,歌喉不再像年轻时那样圆润、嘹亮,但她在向孩子们传授白茆山歌时的低吟浅唱,仍蕴含着浓郁的淳朴韵味,在孩子们的心底种下了原生态山歌的种子。

  1932年农历五月初九,陆瑞英出生在江苏省常熟市白茆塘边的上塘村。谈起自己的童年,陆瑞英的脸上总是露出快乐、幸福的神色,因为那是在山歌的陪伴下度过的。白茆山歌属吴歌系,是流行于江苏常熟白茆镇的传统民歌。它形式丰富,曲调灵活多变,当地人在劳作时喜欢唱山歌鼓干劲。陆瑞英8岁那年跟随祖母学习纺纱。纺车一转,祖母口中的山歌就在屋中响起。陆瑞英说,山歌真是神奇,只要一唱起来,好像屋子也亮了,瞌睡虫也跑了。祖母唱一首山歌,她就跟着学一首;祖母讲一个故事,她就默默记在心里。就这样,陆瑞英的纺车转得越来越快,山歌也学了一首又一首,故事记了一则又一则……渐渐地,陆瑞英对动人的山歌和有趣的故事着了迷,于是平时她总要向姑姑、叔叔以及村里的长辈学习山歌和故事。

  在当地唱山歌又叫喊山歌,过去在白茆镇山野间独唱、一唱众和还有盘歌,此起彼伏,经久不息。那场景、那气势,生动迷人,令人向往。陆瑞英也正是在秧田里练就了一副金嗓子。成年后,陆瑞英已是白茆地区的山歌能手,村里、乡里的唱山歌活动,她是领头人。她能随口编歌,有一次外地两位歌手慕名前来对歌,陆瑞英和时任乡长、人称“小生喉咙”的万祖祥搭档出场。对了半天,来客肚里的山歌似将告罄,陆瑞英、万祖祥轻松自在,好像才唱了个开头,于是两位客人甘拜下风。

  1955年和1956年,她和其他歌手一起参加县、地区、省三级民间文艺会演,获得优秀奖。在1958年江苏省文化局和省文联开展收集整理白茆山歌工作时,陆瑞英还积极参与组织成立了“铁姑娘山歌队”并担任队长。

  在常熟,一些上了年纪的人恐怕至今还记得1959年那年的白茆塘赛歌会。那一年,白茆塘两岸聚集了上万名前来参加赛歌会的歌手和观众,同时也吸引了华东地区和北京的民间文艺工作者前来采风调研。在这一年的赛歌活动中,陆瑞英既是组织者之一,又是主唱者之一。据陆瑞英回忆,那天晚上,白茆塘上挤满了船只,河中船不能行,岸上人走不动。两岸灯火通明,对歌阵营你方唱罢我登场,酣战不休。直至半夜,仍然是群情激昂,输者不服,胜者不让。陆瑞英的山歌越唱越出名,1960年她出席了省文教群英会,此后还接受了荷兰汉学家、中日文化农耕考察团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考察团的专访。

  20世纪60年代的江南农村,大兴水利建设。鉴于在白茆塘赛歌会上的出色表现,陆瑞英被派到工地上为民工们唱山歌,唱好人好事。这年乡里围圩岸,组织上又派陆瑞英去唱山歌,天气十分寒冷,陆瑞英白天、晚上连续唱山歌,结果患上了感冒,把自己喉咙唱哑了。往日圆润、清亮的金嗓子不在了,令陆瑞英十分伤心。时任江苏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的周正良主动和她联系,勉励她另辟蹊径讲民间故事。

  为了丰富故事内容,陆瑞英积极地外出与其他民间故事家进行交流,从不放弃“以故事换故事”的机会。她虽然读书不多,但有惊人的记忆力,且有创编故事的特殊本领。只要是别人给她讲过的故事,她都能牢记在心。2007年,陆瑞英还登上了北京大学的讲台,用她的故事感染了北大的师生,反响强烈。

  在认真讲故事的同时,陆瑞英放不下对山歌的热爱和传承。她从台前退到幕后,低吟浅唱,不断地传承着白茆山歌这一优秀的文化遗产,至今已带出了闵月娟、王美琴、孙妙林等一大批优秀的山歌手。其中闵月娟还两进中南海给中央首长演唱白茆山歌。她的孙女和外孙女因得她的真传,现在也已经是远近闻名的青年山歌手。

  如今,陆瑞英传唱山歌的热情依然不减。她说,心里头有歌,不唱出来会痒痒。尽管年轻时把嗓子唱哑了,但她还是坚持每年定期到当地的中小学举办“陆瑞英山歌讲座”活动,在讲故事的过程中传教山歌。此外,她还在当地的白茆山歌馆开办“山歌培训班”。“生命不停息,传唱不间断,歌声传四海,弟子满天下”一直是陆瑞英努力的方向。(姚付祥)

(来源:中国文化报)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