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文化>>滚动新闻推荐

商周青铜代表作重现拍场 曾拍出924.6万美元

2014年03月02日09:30    来源:广州日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商周青铜代表作重现拍场 曾拍出924.6万美元

商周青铜代表作重现拍场曾拍出924.6万美元

湖南省博物馆馆藏的“皿天全方罍”罍盖

皿方罍

“皿方罍”铭文及拓片

  青铜“神器”快要合体了?纽约佳士得本月即将推出一件“皿方罍”。据悉,2001年它由日本藏家释出,法国藏家购买,成交价为惊人的924.6万美元,罍盖则在湖南省博物馆。13年后,这件中国上古青铜礼器再度聚焦了全球藏家的目光。有人倡议私人藏家联手拍下或集体不出价,尽可能让国内公立馆藏机构以底价拍回,但马上有人认为这么做违背商业常识;有专家对其铭文存疑,觉得这件缺盖的“皿方罍”与湖南省博物馆的罍盖似乎非属一器……目前,关于这个青铜“神器”仍有许多未解之谜。

  商周青铜代表作“皿方罍”13年后再面世

  3月艺术品拍卖市场上最值得期待的一件拍品大约就属纽约佳士得推出的“皿方罍”了,众多业内人士都把目光投向了13年后重现拍场的这件“国之重器”。

  有国内青铜器专家认为,此器形制厚重、雄伟堂皇、纹饰精美、铸工精湛,实为商周青铜器鼎盛期代表之作。而在目前所有著录之例中,此方罍体型应为最大之一件,即使不包括盖,仍比其它有盖方罍来得高大,体型亦较宽厚壮硕。有资料显示,“皿方罍”有关著录于1928年已见诸于世,曾辗转流经卢芹斋包尔禄、姚昌复等多位二十世纪初大古董商及藏家之手。

  “最初对青铜器感兴趣,就是2001年听说了此方罍拍出的新闻,924.6万美元在13年前是天价。”有藏友做了个比较,“2003年上海博物馆花那么大力气买《淳化阁帖》最善本,新闻闹得沸沸扬扬,也只花了450万美元。而本世纪初,保利买回‘牛猴虎猪’四个圆明园的兽首,加一起也没有超过500万美元。”按当年平均汇率约8.27,“皿方罍”的总价超过7600万元人民币,迄今仍保持中国高古青铜器国际拍卖市场最高成交纪录。

  方罍将何去何从?

  “就等着中国人出大价钱买呢!”有业内人士坦言,由于受限于相关法律法规,青铜器在国内不能随意上市交易,制约了该板块的价格,于是许多人都跑到国外拍卖会上“海淘”,通过各种私下交易的方式流通。此外,由于这件方罍属于“大开门”,争论的焦点都集中在该由谁“请”回国内的问题上。

  有人建议,由湖南省博物馆以预估底价的1000万美元拍回来,其他华人藏家一律不出手,不让人来炒作价格,让宝贝回国“身首合一”;有人出主意,“最好是潜在的买家能一起合作把它拍回家。”不过,这些意见也遭到了另一些行家的反对:“联合购买?那买回来放谁家?轮着放?我看还是不拿为好,拿下也就是炒作价格。”广东省博物馆青铜器专家林亚兴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如今的预估底价1000万美元,约合6000多万元人民币,比2001年成交时折合人民币7000多万元少了一大笔钱,这能拍回来吗?”北京某拍卖公司董事长甘学军则表示,这就是一个艺术品市场的名品交易个案,到底买不买,一切应取决于潜在买家对这件东西的价值判断。“在谁手上都是一种保护,有时候应该超越民族和国界看待类似的事情,至于怎么买那是商业策略问题。”针对有藏友提出的大家不买让公藏机构抄底的说法,他认为这恐怕是一厢情愿:“第一,这件东西不是只有中国人喜欢,也不是只有中国人买得起,要不然不早就回来了吗?第二,也没有哪个公藏机构声称要买。第三,如果真有哪个机构现在声称要买,那也违背商业常识。当然,如果能激起国人对珍贵文物的认识和盼望,也是不错的客观社会效应。”

  铭文有出入

  国外罍身与国内罍盖并非同一器?

  林亚兴表示,日本收藏家幸田先生与湖南省博物馆馆长曾把“皿方罍”器身的照片和“皿天全方罍”器盖的图片进行过对比,认为两者同属一器。但从铭文的情况来看,“皿方罍”的器身和湖南省博物馆馆藏的“皿天全方罍”的器盖不一定同属一器。

  商代、西周青铜礼器的同一器物中,器身与器盖铭文的形态、格式和字数都是相同的,不会出现不一致的情况。因为铭文关乎礼制问题,需严谨同一,不容有差异。流传到国外的“皿方罍”器身的铭文为“皿作父己尊彝”六字,而湖南省博物馆馆藏罍盖的铭文为“皿天全作父己尊彝”八字。“商代晚期部分青铜器的纹饰都很相似,是以兽面纹为主纹饰,以夔纹衬托,以云雷纹为地纹。商代贵族为父母铸造青铜器其铭文中父母的名称多数是以天干中的某一字为名称,如父乙、父己、母戊、母辛等。因此,‘皿天全’与‘皿’有可能不是同一人,或者皿天全铸的方罍不止一件。”

  行家“逍遥”则用“披着南国皮壳的中土宝器”来形容这件“皿方罍”:“首先,屝棱是整器的亮点。具体来说,这件器物的屝棱十分宽厚,屝棱上的钩形突起的弯角近乎直角,给人以劲励之感。屝棱上的钩形突起数量不多,分布疏散,这与湖南地区的密集C形突起组成的屝棱也有区别;其次,肩部铸有带多齿角的兽首形耳一对。兽首形耳与罍体相接处呈现器包耳的现象,说明耳为先铸。”

  他进而提出,在检索商末周初铜罍之时,发现美国圣路易市美术博物馆藏的雨方罍纹饰组合与之接近,耳和鋬的形制、附件也算得上师出同门,只是62.5cm的个头稍小。需要说明的是,凡是熟悉青铜器设计元素的学者,对于同时代纹饰、附件的组合都比较熟悉,“皿方罍”和雨方罍上的些许不同在此时可以忽略,打个比方来说这是双胞胎出门仅戴了不同的帽子而已。雨方罍的铭文又见于吴清漪捐赠上海博物馆的雨鼎,而雨鼎上的屝棱又与“皿方罍”风格一致。雨鼎的形制十分少见,近年在陕西宝鸡石鼓山发现了几件相同的,这可以说为“雨”器找到了出处。“这其中的奥妙说到此也就不言而明了:‘皿方罍’是一件出土在湖南的青铜文明核心区器物,与宝鸡石鼓山铜器群有联系。”

  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么待拍的“皿方罍”的盖子去了哪儿?湖南省博物馆馆藏的“皿天全方罍”的罍身又在何处?“皿方罍”的身价究竟几何呢?现在,一切都还是未解之谜。文/记者 郭晓昊

(来源:广州日报)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