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文化>>滚动新闻推荐

忆旧时广州"卖武":三四位武师搭伙 逗笑吸引观众

2014年03月05日09:01    来源:广州日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忆旧时广州"卖武":三四位武师搭伙 逗笑吸引观众

  生猛广州 淡定广州

  近闻荔湾将扩充仁威庙广场,我不禁想起年幼跟着大人参拜真武大帝的情景。

  仁威庙在泮塘,从马路尾段转个弯,便可看到庙前铺着麻石的广场。进了庙,只见满屋子烟雾袅绕,熏得人眼睛也睁不开。大殿上,硕大的真武大帝塑像端坐中央,道教徒又称此公为北帝。他黑脸黑须,身后竖着黑旗,据说他是水神,手下有龟蛇二将。屈大均说:“吾粤固水国也,民生于咸潮,长于淡汐。”过去泮塘一带,河汊纵横,人们要请水神保佑风调雨顺,便在这里建了祭祀北帝的庙宇。仁威庙香火颇盛,逢年过节,善男信女向北帝点上香烛,奉上果品,跪地叩头如捣蒜。

  孩子们到仁威庙,倒不在乎求神拜佛。老实说,庙里黑蒙蒙,殿上挂着螺旋形大塔香的烟气,和冥镪焚烧的焦味混成一片,把人呛得七窍生烟。不过,仁威庙外的广场,却是我们很感兴趣的地方。那里的摊档,有卖风车的,有卖糖制小人的。每当广场上锣鼓响起,我们知道有江湖艺人卖艺来了,便赶紧从庙里窜将出来,钻到人丛中观看表演。

  来卖艺的人,有耍猴的,他们牵着猴子和山羊。锣声一响,穿着小背心的猴子便翻筋斗,竖蜻蜓,后来还骑着山羊跑圆场。但看多了,千篇一律,又觉乏味。倒是当卖武的人来到广场时,人们的兴致一下子就提上来了。

  在广州,街头卖武,有其模式,一般由三四位武师搭伙。在一阵紧锣密鼓之后,为首师傅走到场中央,抱拳吆喝:“伙计,慢打锣”!伙伴便应和:“慢打锣。”为首者又喊:“打得锣多锣吵耳!”回应是:“炒猪耳”。为首者再喊:“打得更多夜又长!”回应则说:“炒猪大肠。”在以逗笑方式吸引观众后,师傅便介绍他们的来历,像说来自何方门派,擅长什么拳脚之类。跟着几个人轮番上场耍刀弄棒,到精彩处,群众鼓掌叫好!卖武者便翻转小锣讨赏,人们也慷慨解囊。

  以前,西关有不少武馆,泮塘附近乡民多孔武有力,卖武者如果“没有几道散手”,是不敢到仁威庙前班门弄斧的,所以人们对这些腰圆膀粗的大汉,也比较欢迎。当然,卖武者走江湖是为了讨生活,但客观上有助于发展传统武术,宣扬尚武精神,比耍猴逗乐有意义得多。至于在抗战期间,有些热血青年利用卖武的形式,演出《放下你的鞭子》等街头剧,号召抗日,就更产生了动员群众的积极效果。

  现在的仁威庙,前边的广场,未必再有卖武表演了。但类似庙会之类的活动,肯定是不会少的。如何充分利用广场,有意识地让这个与传统文化关系密切的地方,发展民间艺术,弘扬健康有益的传统文化,而不是徒然为了增加几个出售旅游用品的摊档,恐己提到了有关部门的议事日程上。其实,如何让广场发挥文化效能,也不单单是仁威庙一家所要考虑的问题。黄天骥

  你说我说:

  上期《“有它” “无它” 吃它 用它》一文引读者热议:

  蛇是很多人最害怕的事物。小时候,每每去动物园,路过爬虫馆都躲得远远的,生怕看见各种巨蟒;偶尔路过卖蛇羹的餐馆,也尽量避开。所以我非常佩服那些吃蛇的朋友,敢于把如此悚然的动物当成餐桌上的美食,确实是胆子大。(读者:湘琴)

  俗语云“秋风起,三蛇肥”,但在广州四季都可以吃蛇。蛇浑身是宝,蛇肉鲜美,炒、烹、羹、炸都适宜;蛇胆可入药、泡酒。广州人将蛇的优点发掘到了极致,岭南独有的菊花龙虎凤这道菜式,也让不少外地人慕名而来。(读者:胖虎)

(来源:广州日报)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