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文化>>滚动新闻推荐

引进大片何时不再唯“商业”

2014年03月05日10:03    来源:新华日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引进大片何时不再唯“商业”

  第86届奥斯卡奖尘埃落定,“技术流”电影《地心引力》获得多项大奖,然而最佳影片的桂冠还是颁给了《为奴十二载》,评委的理由是,该片不仅是对美国一段历史的回顾,更主要的是,这部电影在更深的层面上探讨人生,解读人性与命运。遗憾的是,这样的获奖影片,却很少被引进到国内。

  从商业价值出发,没“钱途”的影片哪怕获奖也不引进,几乎已成为国内引进片的“潜规则”。在利益面前,电影变成了一门生意。以2011年为例,上半年引进了《变形金刚3》《功夫熊猫2》《加勒比海盗4》等商业大片,但获得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原创剧本、最佳男主角4项大奖的《国王的演讲》却未在当年引进。有业内学者统计,2005年至2010年这6年间,只有一部奥斯卡获奖影片被引进,这其中除了有些是价值观等方面的原因外,更多是出于商业考虑。

  然而对商业片的过分追逐,正在养成国内观众偏食的“口味”。经过好莱坞商业大片的长期洗脑,观众对电影的衡量标准越来越单一化,偏爱华丽的视觉效果,对一些有内涵、偏艺术的影片往往不上心。如前两年获得奥斯卡奖的伊朗电影《一次别离》和歌舞电影《悲惨世界》,都在国内收获了“惊人”的低票房,这其中,长期商业大片的狂轰滥炸,造成观众只追求感官刺激、欣赏趣味单一是重要原因。

  丰富观众的观影餐单,让更多有品质的进口影片走进国内电影院,是倡导建设文化强国的题中应有之意。丰富进口影片的种类,对于拥有引进权的公司来说,不应该只是一种商业行为,更应该是一种文化担当。况且,有品质的电影并非无利可图,如《平民窟的百万富翁》《拆弹部队》这些电影在国际上都收获了巨额票房,与此同时,它们都有深刻的思想价值。不要以为所有观众都爱“刺激”,他们更享受感动,希望能在影片中获得人生的力量,这其中,媒体的推介尤为重要。如果一味迎合部分观众的趣味,长此以往,只会使整个社会欣赏水平降低。除此之外,电影产业链的其他环节也应探讨一些艺术类电影放映的可能,如卢米埃影城每周拿出部分影厅放映艺术影片,取得了很高的上座率,其针对的就是国内喜爱艺术电影的小众群体。此外,艺术院线、网络院线或许能成为商业院线之外艺术类影片放映渠道的一种补充,就看你怎么做了。

(来源:新华日报)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