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网北京3月14日讯(记者 徐磊)马航MH370失联,牵动着亿万国人的心。据中国经济网记者了解,239名乘客,154名同胞,至今生死未卜,远赴马来西亚参加书画交流笔会的近20名艺术家也在这趟航班之上,令人痛心不已。
然而,就在大家揪心等待、祈祷奇迹出现的同时,却出现了让人愤慨的声音。一些唯利是图的“藏家”,关注的不是艺术家的生死,而是作品的升值空间,在中国经济网记者看来,这是一种“畸形”的收藏观念。
不可否认,一些投资机构购买艺术品遵循一个“3D原则”,即死亡(Death)、离婚(Divorce)和负债(Debt)。艺术家离婚,或者负债之后,必然有一些作品要以相对低价出手,是投资者的入手时机;艺术家离世之后,会让作品的存世量固定,作品的不可再生也会推动其价格上扬。据中国经济网记者统计,2010年6月25日,吴冠中先生辞世之后,研讨会、回顾展、拍卖会不断,作品价格几乎翻了一番,拍卖成交最高的5幅作品都出现在这一时期,《长江万里图》、《狮子林》更是以1.495亿元、1.15亿元成交;2013年4月9日,赵无极先生逝世之后,拍卖高价集中出现,价格最高的4幅作品均在2013下半年成交,《抽象》在苏富比(北京)拍出8968万元,《15.01.82》也以8524万港元成交;2005年4月10日,陈逸飞去世之后,作品价格持续上涨,2011年《山地风》拍出8165万元,《红旗之一》以7964万港元成交。不管是成交价格,还是上涨速度,都远远高于同属于中国写实画派的其他成员。
但是,“3D原则”并不完全适用所有艺术家,也不是艺术家辞世之后价格都会飙升。在中国经济网记者看来,首先,艺术家必须形成个人风格,具有自己的独特面貌,比如吴冠中用西方的点、线、面所塑造的东方意境;其次,生前要有一定的影响力,毕竟生前乏人问津,死后备受追捧的还是少数。这种影响力,不是美协或者书协的头衔,或者名人效应,而是真正的市场认可;再次,作品存世量要有一定规模,数量太少,资本进入的动力会大幅降低,基本上市场热炒的都是多产的艺术家。最重要的一点,遗存的作品中要有一定数量的精品,能够经得起时间的考验,相对来说,应酬之作是很难有高价的,即便是大师,与精品价格还是相差甚远。比如,吴冠中的高价位作品几乎都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精品,陈逸飞也是如此。其实,这样的“投资效应”可以理解,艺术家离世之后,作品风格不会再有变动,作品流通量相对固定,投资涌入也无可厚非。
也许,经历了“航班失联”这一事件之后,会有这批艺术家的相关作品展览推出,其作品价位也会有所提升,但这种方式的提升是大家所不愿看到的。在中国经济网记者看来,有些所谓“藏家”一味盯着价格曲线,顺势跟风炒作,甚至为了藏品的升值盼着艺术家出事,实在令人难以接受。收藏,本来是一件高雅的事情,但如果以这种心态去收藏,就不只是庸俗,或是贪婪,更是一种让人毛骨悚然的“心灵扭曲”。
有消息称,马航决定自3月14日起将由吉隆坡飞往北京的凌晨航班号改为MH318,返程为MH319,原来的MH370航班号将成为历史,但仍心存希望,期待奇迹能够发生。
(来源:中国经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