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艺术品信托、基金在中国已经走完了第一个五年。
从2009年到2013年,艺术品信托在中国经历第一个五年,在2011年达到高峰,但很快在2012年至2013年迎来拐点。
公开资料统计,2010年,艺术品信托进入发展上升通道,2家机构发行了10款艺术品信托,发信规模超过7.5亿元。2011年,在政策推动下,银行、担保和再担保机构挺进文化产业,随着艺术品市场的飘红,当年18家机构发行了45款艺术品信托,发行规模超过55亿元。然而,进入2012年,受到宏观经济环境和艺术市场影响调整,艺术品信托也开始收缩,产品数量下降,发行规模约33亿元,降幅39.5%。2013年,不仅发行规模下滑,参与的机构也锐减到5家,只有山东信托、国投信托、长安信托和华融信托等继续发行艺术品信托。2013年,新发行的艺术品信托不到10款,参与的机构也从高峰时的18家锐减至4家,并且至少29款艺术品信托产品在2013年面临兑付,涉及金额30多亿元,仅中融信托一家就有12款艺术品信托产品到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2013年被称为“艺术品信托的退出之年”。
中央财经大学法学院教授刘双舟指出,目前的艺术品信托法律不能满足艺术品信托的需要,在市场准入制度、信息披露制度、艺术品鉴定与价值评估制度等方面,都有需要完善的方面。
事实上,国内运作私募艺术品基金逐渐取代了大规模的艺术品信托产品,1亿元以内的小而精的艺术品基金浮出水面。一位业内人士透露,以上海为例,目前的私募艺术品基金有20多家。
去年底,浙江首只当代艺术品投资私募基金也在温州同步首发,堪称金融资本和当代艺术品产业的一次融合和探索。据了解,这一当代艺术品投资私募基金只在北京、杭州和温州三个地区发行,温州地区可供投资者认购的额度为1500万元。
(来源:南方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