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石流,自古有之。《謇斋琐缀录》中记载,云南丽江军民府巨津州的白石云山,长四百余丈,距金沙江二里地。明朝成化年间,忽然裂为两半,其中一半滑入金沙江中,与两岸山峦相倚相抵,手拉手站在一起,而山上木石依然不动。江水拥塞逆流,淹没田苗,冲毁了民居。幸亏山上没有人烟,否则损失更惨重。
《西樵野记》中说,江苏吴城西四十里,其地山峦叠嶂,中有一虾蟆山。明朝弘治年间,虾蟆山突然徐徐移动,越“走”越快,直扑平地。路人发现了异常,大喊:“山走了!赶紧逃命。”男女老少四散奔逃。一会儿,山停住脚步。远远望去,已经离开原址好几里地。
隆庆元年的《邸报》(政府机关报)上说,五月初一日辰时,太原府永宁州宁乡县,塔山忽响一声,到中午时裂开一缝,山塌下一面。有人腿快,听到山响一溜烟地逃了,但是大量房屋人畜都被大山顺势推进沟里,死伤众多。
《闻见类纂》中说,江西安远县有座马鞍山(非今天的安徽马鞍山),弘治丙辰年间,山顶巨石纷纷从山上掉下来。路人看到,赶紧报告当地政府。地方官来了,召集附近乡亲把掉下的石头用醋泡软,用铁锤砸碎,然后隐瞒详情,没再上报。
上述四例,均为自然灾害。有意思的是,时人各自给出了不同的解释和结论。成化时云南边防告急,丽江的泥石流被认为是兵乱先兆。吴城虾蟆山滑坡后第二年,当地有位姓朱的中了状元,邻人以之与山石移动联系在一起,谣传“石移出状元”。太原塔山开裂,山西巡抚向皇帝上奏,认为“灾异迭见”,是皇帝理政不善所致,遭了天谴,因此皇帝要反省自己。而皇帝批复道:“礼部看了再说”,让礼部议议,说明皇帝并没反对,甚至是认可山西巡抚的说法。江西安远县周围盗贼蜂起,骚扰百姓,此前一年的马鞍山巨石下滑亦被当作先兆。
古人习惯性地把自然异象与社会中的精神生活联系在一起,是受科学之限,是真不明白。但大多数情况下能够将之归咎于政治,并认定其为动乱之源,也算歪打正着。天灾与人祸,二者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往往有很多惨痛的损失被强行归结为天灾,当政者一力撇清关系,往“大自然”身上一推,一了百了,典型的揣着明白装糊涂。 王国华
(来源:郑州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