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媒体报道,看了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后,江苏省连云港市9岁男童模仿其中“灰太狼烤全羊”的情节,将同村5岁、8岁两名小伙伴绑在树上,点火烧成重伤。那是发生在2013年4月的一起悲剧。2014年3月20日,类似一幕在江苏省宿迁市重演,一个两岁半的男孩,模仿动画片《熊出没》里的光头强,结果用斧头把自己的两根手指砍伤。
不可否认,无论是灰太狼火烧玩伴,还是光头强自断手指,均是动画片中的暴力镜头。事实上,早在去年10月,动画制作和播出机构就联合发出倡议,号召全行业承诺不制作、不播出暴力失度、语言粗俗的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熊出没》两部动画片均被点名。然而,承诺也好,点名也罢,现在看来并未起到足够的警示作用,一些动画片仍然我行我素,“暴力十足”。
动画片存在暴力失度、语言粗俗、情节危险等不良现象,对未成年人造成的危害不容小视。未成年人心智不成熟、缺乏判断力、喜欢模仿,影视作品中的一些危险、暴力、暴露等镜头,往往会成为孩子们的“示范样本”,这对于他们的健康成长极为不利。特别是,此前有媒体曝光“史上最大尺度动画片”,片中出现了动物拟人化的女性乳房,明显突破了“少儿不宜”的底线。
媒体报道的类似模仿悲剧,与孩子们所接触的“暴力十足”“少儿不宜”的文艺作品有着很强的相关性。其中,尤以影视作品为甚。除了少儿影视成人化之外,现在的影视作品大都存在“三多”现象,即暴力镜头多、暴露镜头多、吸烟镜头多。这些影视作品,虽没有标明“少儿不宜”,却有许多“少儿不宜”的成分,不分时段、不分场合地播出,自然会对孩子们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针对动画片等少儿影视作品,既要避免过度暴力,更要规避成人化。笔者以为,首先应尽早出台相关法律法规,对国产动画片等少儿影视作品中的暴力、低俗、危险情节和不文明语言做出严格限制。其次,有关部门应当严格管理,影院等播映机构也应当严格自律,将未成年人的“视界”限定在保护的范围内。对创作者而言,创作时要考虑特定观众群的需求,从源头上把好关。
(来源:中国文化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