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文化>>滚动新闻推荐

南京乡村发现道光年间五猖会碑 五猖表演源于南宋

2014年04月10日16:24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南京乡村发现道光年间五猖会碑 五猖表演源于南宋

  高淳区桠溪镇韩桥村跳五猖表演是一项独特的民俗文化,在当地素有傩舞第一村的美誉,昨天有村民向桠溪镇文化部门报称,他们那里发现一块五猖会碑,上面文字清晰,据文化部门工作人员介绍,这块会碑对当地研究五猖文化有重大的研究价值。

  石碑立于道光年间

  昨天上午,金陵晚报记者来到桠溪镇胥河村居民张爱民家,这块五猖会碑已被他收藏保护。今年38岁的张爱民告诉金陵晚报记者,这块碑高约1.7米,宽70厘米,厚20厘米。张爱民说,这块五猖会碑最初从他父亲手里保存下来的,上世纪60年代“文革”破四旧时被遗弃在院里,后来家里人收藏了。

  几年前住房拆迁时,他看到这块石碑很古,发现上面还有字,觉得有一定的文物价值,便保护起来并对碑上的字详细研究。据张爱民介绍,这块石碑上端写有“五猖会碑”的字样,碑上刻写了140多人的名字,碑的开头写有“祠山大帝魔下五猖尊神”的字样,最后落款写有“大清道光二十年岁次庚子姑诜月日立”和当事人“嗣来、尚廉、传仁、传明、吕震并书”的字样。

  祠山跳五猖起源南宋

  张爱民说,胥河村以南是安徽梅渚镇与高淳桠溪仅一河之隔,两岸居住着很多吕姓村民,这块石碑上共有三种书法的字体,应该是当事人“嗣来”和“尚廉”他们写的。根据当地胥河文化采萃一书上记录的历史资料,石碑上所有人的名字都姓吕,但碑上却没有吕字,从碑上来看,能上此碑的也都是当地吕姓名人,这些人都是在当地历史上对地方作过贡献的。

  在由安徽郎溪梅渚民间文化艺术推进会出版的胥河文化采萃中,金陵晚报记者看到书中记录了在当地跳五猖分布在高淳桠溪韩桥村和安徽梅渚镇周家村,然而源头还在南宋绍定年间。据地方志记载,为纪念吕家迁居当地一百周年,吕家四世祖吕霖于南宋绍定四年在当地建造了一座祠山庙,并传承于古人类祭天拜地的舞蹈仪式跳五猖,开启了祠山文化在当地传播的源头。

  石碑是重要文物

  张爱民介绍说,一个房代表一个村,在石碑上根据“宣八房”和“宣一房”等房的排立,上面刻写了当地吕姓后裔名人是按房排立的。在胥河文化采萃中曾记录了道光年间吕嗣来、吕尚廉、吕传仁等人第三次重修五猖会碑的情況,书中记录的情况与发现的碑文吻合,应该说这块五猖会碑以前修过二次。

  根据碑文记载的时间清道光年间至今有上百年的历史,是块文物古碑,古碑主要介绍了当时参加和捐助五猖表演的情况。据桠溪镇文化部门负责人介绍,这块五猖碑的发现,对当地江苏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桠溪韩桥村跳五猖有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和重大考证。

  通讯员 高晓平 记者 李怡然

(来源:金陵晚报)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