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文化>>滚动新闻推荐

厦门鹭江老街历史可追溯至明朝 曾是郑成功驻兵处

2014年04月11日10:53    来源:厦门日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厦门鹭江老街历史可追溯至明朝 曾是郑成功驻兵处

  “上世纪30年代,厦门沿海口,从第一码头到厦门港,修筑起了一条堤岸,取名鹭江道。我们今日探访的鹭江老街,便是当年鹭江道的主要部分。鹭江老街文化底蕴深厚,厦门的城市发展,可以说是从这里起步的。当年的设想,是把鹭江老街建设成类似如今上海的外滩。”昨日上午,厦门知名文史专家洪卜仁向记者娓娓道来鹭江老街的“前世今生”。

  鹭江老街,最早可追溯到明朝郑成功时期,这里,曾是郑成功的外较场、驻兵处、靶场。上世纪30年代,堤岸筑成,港口交通便利,逐渐成为厦门对外贸易、中西文化交融的重要之地,也形成了厦门较早的民居聚集点。“做南洋贸易的大商行集结在此,外国传教活动也很活跃,医院、教堂都有,南音的集安堂也建在这里。当时还设想要沿海建高楼,建设成类似于现在的外滩。”洪老说,解放前,这里还曾是中共地下党的交通站。

  也正因为如此,洪老觉得,几十年过去了,如今探秘鹭江老街,回顾历史文化,很有必要,也可以让现在的年轻人,多一扇了解厦门的窗口。

  本报记者 林燕贞

  【历史钩沉】

  夹舨寮

  道光《厦门志》记载:“军工战船厂前在厦门水仙宫右至妈祖宫后止。泉州府承修时所设。后改归汀漳道,遂废。居民私盖屋寮。乾隆元年(1736年),复设于妈祖宫之东南临海。北临港,东西四十丈,南北十五丈,盖造官厅三间,护房六间,厂房四间,厨房一间。左右前后围以篱笆。”可见当地两度设有战船厂,乾隆元年(1736年)再建的战船厂情况也说得相当具体。按“寮”字,有简单的楼房和作坊、厂房的释义,如草寮、蕃薯寮(台湾),并推知船厂也叫船寮,如夹舨寮,以此可供说明寮仔后,就因位于军工战船厂之后,故名。战船厂废后,地名依旧保留下来。

(来源:厦门日报)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