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文化>>本网原创

  

"世界电影史"为"史前"电影正名 将一部电影史著读薄

高远致

2014年05月20日08:07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将一部电影史著慢慢读薄

  《世界电影史》:【美】大卫·波德维尔、克里斯汀·汤普森著,范倍译;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

  为电影著史,是件吃力不讨好的事。与诗歌、戏剧、文学、舞蹈、音乐不同,电影诞生得如此之晚,以至于其出生年月、流变过程、细枝末节都清晰可考。而若要放手著述一本电影史,其最大的窘境可能还包括:许多读者也许曾见证,乃至正见证电影史的某个片段、某条脉络。

  于是乎,写作电影史的困境就在于,作者必须时刻从海量的包括资料、档案、胶片、回忆录、来往信札、轶事传闻的“矿藏”中,找出历史那隐秘、扭捏而又充满欺骗性的“矿脉”,同时还要面临着数不胜数的历史亲历者们的指摘、讥刺和不满。

  与此同时,在电影研究方兴未艾的上世纪50到80年代,也是人文社会学科在思想、方法论和视野上狂飙突进的时期,后现代主义、后殖民主义、结构主义、解构主义……难以计数的新观点和新思路纷纷涌入人们的视野。其中相当多新鲜的理论方法,不仅由电影媒介所激活所启发,同时对正在长成的电影研究起到了开拓性的作用。

  而初版于1994年,再版于2002年,并于今年在国内译介出版的《世界电影史》,就是一部知其不可而为之的鸿篇巨制:它坐拥翔实的史料基础,秉持学界共识,又不乏作者个人的品位与视角。这部由大卫·波德维尔和克里斯汀·汤普森夫妇完成的电影史著作,从电影创世纪一直到当今的3D时代,毫不取巧而又举重若轻地解开电影史写作面临的种种繁难之“结”。

  大卫·波德维尔和克里斯汀·汤普森是当今世界重要的电影学者。仅从著述上来说,前者的《好莱坞的叙事方法:现代电影中的故事与风格》与《电影诗学》已是学界经典,后继者或借重他的理论,或受到他的启发,或在他的思路上拓展发扬,或被迫与他的观点正面对话。其夫人克里斯汀·汤普森的学术成就也毫不逊色。《新好莱坞怎样讲故事》深入浅出,通过对10部影片的精读,准确地提点出了上世纪70年代之后美国电影席卷全球电影视听叙事的秘密。此书与她早期的《输出娱业:世界电影市场中的美国1907—1934》,堪称研究好莱坞的典范之作。

  他们并没有将自身的目光局限在好莱坞,而是用较为全球化的眼光,尊重、了解乃至关心世界其他角落的电影和电影工业。克里斯汀·汤普森最早研究苏联电影,其博士论文就是关于苏俄电影大师爱森斯坦的《伊凡雷帝》。波德维尔更是涉猎广泛,《德莱叶的电影》研究的是丹麦导演,《香港电影的秘密:娱乐的艺术》《小津安二郎和电影诗意》则将目光投到东方。

  这所有的一切,无论是理论架构,还是史料储备,以及全球化的治学范围,都像是为这本厚达千页的《世界电影史》所做的历经数十载的准备。

  如果历史只是史家进行的史料陈列,那么未免低估了历史学家的工作。事实上,假若在一本电影史中堆砌着成千上万个电影名字,及其演职员表和故事情节,那么,无论写得有多厚,其价值也与电话簿无甚区别。

  波德维尔和汤普森所做的,不仅仅是摆出坚实的史料,还从纷繁复杂、优劣杂糅、混沌无序的材料中,梳理出电影工业的嬗变与发展,摸索出其中隐藏的意识形态、阶级立场乃至叙述方式的流变,并兼顾到第三世界国家的电影境况。

  换言之,如果把波德维尔夫妇《世界电影史》所探讨的电影世界比作一片森林,那么他们关注的不仅包括具体的树(电影)、某一片林地(某个地区或国家电影),还包括整个森林的生态系统(电影工业体系)与情状概貌(世界电影)、不同林地之间的互相影响(全球化)、气候环境(社会发展对电影的作用),以及植被的进化(电影技术和风格的变迁)。

  面对如此繁复的电影史体系,波德维尔夫妇提供了一个具有三种向度的学术框架:一、电影如何随时间的变化,形成自身的艺术规律;二、电影在全球化的国际市场上的位置;三、电影制作工业对一部电影制作、发行和放映的影响。通过时间、空间和环境这三大向度,波德维尔夫妇厘清了电影所生长的那片或生机勃发或日渐凋零的生态世界。

  我们可以借这一坐标系,快刀斩乱麻般地将世界电影的历史脉络打理清楚,在审视一部电影的同时,还能将其还原到创作和发行的时代,增进我们对一部电影的历史、政治、社会与文化的理解,将这部巨著慢慢读薄。

  相较于充斥着红男绿女、精耕细作的“后默片”、“后有声片”、3D数字时代的“视听盛宴”,相当多的早期电影早已被视为“史前”影像,被排斥在电影艺术史的族谱之外。《世界电影史》则以最直接和正面的方式,回应了这一看法。一百多年短暂的电影历史,虽然早已沧海桑田、白云苍狗,但电影诞生之初的种种理念、技法、艺术理念的突破,仍然深入现代电影的骨髓之中,仍能把我们的目光牢牢锁在光影变幻的银屏之上。一代代电影作者,在创作陷入瓶颈时,多会回到电影原点,思考那些生野稚拙却元气淋漓的手法因何而生,希冀从中得到哺养,以突破创作困境。

  不仅为“史前”电影正名,《世界电影史》还关注除了美国好莱坞、法国新浪潮、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等等之外的亚洲和南美的电影。无论是苏联电影,还是盛极一时的中国香港电影、台湾新浪潮、大陆“第五代”“第六代”,以及具有独特审美气质的日本、中东、非洲电影,都被纳入波德维尔夫妇的视野之中。这种对于“非欧美电影”的正名,正全面体现了这本《世界电影史》的价值诉求:即追求一种公允全面、深思精警的电影世界观。

  《 人民日报 》( 2014年05月20日 24 版)

(责编:王鹤瑾、许心怡)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