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文化>>本网原创

  

人民日报:中国舞蹈的“本土化”诉求

罗 斌

2014年05月31日08:36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手机看新闻

  漫画
  徐鹏飞

  一种文明或文化“与生俱来”的根性,决定了这种文明或文化的生命力以及对后世的感染力。否则,中国舞蹈不会在西方肢体观念的“诱惑”之下,再次提出“文化本土化”的诉求

  

  20多年前,中国舞蹈界热情洋溢地迎接来自美国的现代舞。今天,中国舞蹈界的创作演出中到处都是现代舞的痕迹,以至于有不少人发出质疑:“是谁把中国舞的创作搞没了?”

  遍访各大舞校,你会发现,无人不侧目现代舞,哪怕是以古典舞、芭蕾舞和民族民间舞为主业者;观察国内舞蹈比赛,古典舞的舞种方向存在迷失的可能,民族民间舞的属性与界限也愈发模糊。再反观中国舞者的海外生存,很少有不靠中国舞立脚的,即使进入主流,不裹挟中国元素者,也难以真正“显贵”。

  这种种状况考量着今天的中国舞蹈界,也将“本土化”的命题摆在了舞者面前。一种文明或文化具有“与生俱来”的根性,这种根性决定了这种文明或文化的生命力以及对后世的感染力。否则,中国舞蹈不会在西方肢体观念的“诱惑”之下,再次提出“文化本土化”的诉求。毕竟,真正能唤起我们心灵感应的依然是“敦煌”“汉唐”“昆舞”种种,以及那些属于汉、藏、蒙、维、朝、傣、彝、白等民族并广泛存在于主流和“草根”间的花鼓灯、锅庄、热巴、査玛、农乐舞……每一位中国舞者,无论怎样,都逃不脱时代、地域、文化的浸染——生于斯长于斯的华夏文明,其客观的积累与主观的传承构成了中国舞蹈的文化根性。秉持这种文化根性,才能承续中国舞蹈的文脉。

  当古典主义在莫衷一是的方向选择中丧失独立品格、现代主义又遭遇语焉不详的失忆状态时,要挽救中国舞蹈,只能是看清我们的历史来路,辨析我们的文化基因,立足于这片土地以及这片土地上的人,找到通往未来的可能。这其中的关键环节,即是“传承”。传统舞蹈文明的当代革新,前提必须是对传统的辨析、把握、吸收。没有吸收与消化,就不会有吐故纳新与涅槃再生的可能。当代中国舞蹈的瓶颈,多源于这种吸收消化中的失衡。中国古典舞、中国民族民间舞、中国当代舞乃至中国现代舞,不论在舞种和艺术风格上有多大殊异,都肩负着传承中华舞蹈文明的责任。近年来颇受好评的舞蹈作品,像《丝路花雨》《霸王别姬》《梁祝》《大梦敦煌》等,无不是整合了传统精神与当代观念,把民族文化精华真正融入创作中,同时注入新的创造和发挥,从而感染今天的观众。即便是被称为“现代舞的中国典范”的林怀民及其创作,也是以“中国人编中国舞给中国人看”的态度,将《九歌》《水月》《行草》的符号传播至四域,向世界推介中国传统文明。

  有传承的民族,才有割不断的精神史。中国舞蹈从“百兽率舞”到癫狂的社火,从清商、破阵到音舞诗画,从古典舞、民间舞到现代舞、当代舞,在传承中实现着文化的有序发展。传统文化的当代阐释,是时下中国知识界的奋斗目标,也是文化建设必须遵循的基本立场。中国舞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如何实现“本土化”和“现代化”,如何丰富表现力、增强生命力,值得今天的舞者思考。


  《 人民日报 》( 2014年05月31日 08 版)

(责编:易潇、许心怡)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