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5日,是中日甲午战争爆发120周年纪念日。为铭记历史、知古鉴今,“殇思·镜鉴——甲午战争120周年研讨会”7月24日上午在中国国家图书馆举行。此次研讨会广邀各界专家学者共同反思甲午教训,总结历史经验,警示当今现实。
1894年的甲午战争,对无数中国人来说都有着切肤之痛。120年后的今天,战争的硝烟早已消失,但后人始终带着极大的热情与精力投入于甲午战争的研究之中。论及这其中的意义,正如新华社副总编辑彭树杰在研讨会上所说:“要洞察历史规律,汲取历史智慧,把握历史大势,从而解决新的历史课题,推动历史前进。”
当前,中国的现代化建设虽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同时也面临着来自国内外的众多严峻挑战。中国史学会会长张海鹏在会上表示:“甲午战争以来中日国交的历史,战争多于和平,紧张多于友好。”现今的日本,右翼势力有抬头趋势,并在历史观、钓鱼岛等问题上执意坚持错误立场,而一些西方国家不断地在周边特别是在东海和南海给中国制造压力。在这样的国际大环境中,与会学者专家普遍呼吁,中国要维护本国安全、东亚和平以及中日关系长期稳定,必须以史为鉴,常存战备之思。
7月24日,一位记者在拍摄展出的图片展板。
当日,“勿忘甲午”——纪念中日甲午战争爆发120周年档案图片展在辽宁省档案馆开展。展出的200余份珍贵档案和图片中很多为首次公开,记录了日本帝国主义在甲午战争中处心积虑扩军备战、肆意入侵、烧杀淫掠的滔天罪行。
实习记者薛帅 记者 姚剑锋 摄
(来源:中国文化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