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刊亭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必不可少的硬件基础设施,承担着为民、便民、惠民的服务职责。截至2013年10月,全国邮政报刊亭总数为30662个。
近年来,一些地方拆除报刊亭的消息也频频传出。数据显示,2008年至2012年底,全国共拆了10468个邮政报刊亭。
拆报刊亭是因为经营困难,报刊亭的出路在于转型。这些年,北京、深圳等地一些报刊亭通过信息化建设完善报刊亭的便民服务功能,不仅成为购买报刊、传播文化的渠道,更成为服务百姓、方便群众的综合性服务平台。
中国邮政统计,截至2013年10月,开办便民服务的报刊亭达到6455个,实现了通信充值、代收水电气费、票务销售、邮品销售、充电打气等服务,有的还安装LED显示屏,为政府免费发布公众信息。过去功能单一的卖报亭,成了名副其实的便民亭。
从全球看,报刊亭是城市的一道风景。包括纽约、巴黎、伦敦等,报刊售卖都是以报亭等形式进行。例如,著名的巴黎卢浮宫门口,有报亭的身影;在英国著名的威斯敏斯特教堂对面一条主干道的人行道上,也有一间报刊亭。一些报刊亭都被装扮成有地域特色的建筑艺术品,成为当地文化的代表。
报刊亭解决了不少困难家庭的就业问题。按照全国30662个邮政报刊亭、平均2人经营1个报刊亭计算,直接提供就业岗位6.13万个。其中,北京邮政报刊亭近年陆续向社会提供了5000多个就业岗位,其中原报摊人员占30%,下岗人员占20%,残疾人员占10%,“两劳”人员占10%。
未来,报刊亭有望叠加信息化终端和自助缴费等功能,成为惠民便民的综合性服务平台。
《 人民日报 》( 2014年07月25日 18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