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文化>>滚动新闻推荐

年轻观众面对舞台上的悲剧却笑声阵阵

2014年07月28日07:44    来源:文汇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年轻观众面对舞台上的悲剧却笑声阵阵

   原标题:不应一味恼怒于年轻观众

   北京人艺排演的“镇院之宝”曹禺经典戏剧《雷雨》北京公益场遭到学生观众的笑场,年轻观众面对舞台上的悲剧却笑声阵阵,北京人艺著名演员杨立新近日连发5个微博诉说心中的不满。“原以为会打动今天的学生,却换来笑声阵阵,原因何在?”这一笑场事件引发了戏剧圈与观众的争议与反思。

   剧本好不等于演出好?

   “《雷雨》文学上的精致、人物关系的复杂,使其成为中国戏剧经典的开山之作,演出经久不衰……这样一部中国戏剧经典的开山之作遭遇哄堂大笑贯穿全剧实在少见……这样的公益场不演也罢!”杨立新的“委屈”与“愤懑”溢于言表。然而,一位戏剧界人士则提出不同观点,认为杨立新说的这些只能说明曹禺剧本写得好,不能说明当场的演出好。那晚在首都剧院里的学生观众,并非在阅读曹禺的剧本,而是在看戏。观众笑的不是曹禺先生的剧本。现场观众发笑,可能是观众有问题,也有可能是戏出了问题。戏剧现场演出环环相扣,其中一个环节出了问题,哪怕是戏剧节奏一个接不上,都可能出现观众笑场的情况。

   其实,《雷雨》笑场并不是头一回。1989年,人艺复排《雷雨》,扮演周冲的演员一句“爸爸,这是不公平的!”引发观众一片笑声。有观众说,周冲是单纯不是傻,但演员却把他演得傻愣愣的。其实这也怪不得演员,因为周冲年龄小,只有17岁,在当时的戏剧舞台上很难找到年龄相仿的演员,只能以“大”扮“小”,演出来难免有滑稽之感。所以说,观众是诚实的,他们笑,不一定代表对戏、对演员的不尊重。

   年轻观众文化素养不够?

   杨立新在微博中透露,观众是随着剧情的层层推进、人物关系逐渐明晰而发笑的,由此认为中国的年轻观众文化素养不够,对经典作品缺乏必要的文学准备。而几位90后年轻观众则表示,更爱看到那种“如呼吸般自然”的演技,而人艺的演绎方式有些拿腔拿调,让人忍不住想笑。北京人艺副院长崔宁表示,人艺强调的是完全忠于曹禺的原著精神,曹禺的《雷雨》说的是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一个大家族两代人之间的爱恨恩怨,人物关系和巧合让结局走向一个巨大的悲剧,人物、台词无不环环相扣。《雷雨》的出现,在当时如同平地一声响雷,其对人性开掘的力度,可谓开风气之先,直至今日仍具有经典的传世意义。崔宁说,任何一个时代大概都在批判保守,但是戏剧本身,不能够把所有的东西都推翻。北京人艺的《雷雨》是一个久演不衰的版本,是从过去一直这么演过来的。在崔宁看来,《雷雨》最能代表北京人艺的演剧风格,这个一直传延下来的版本也最能表达曹禺的原意。

   经典表达的情感不应局限于时代

   这两天,许多戏剧界人士纷纷对《雷雨》笑场事件进行反思。戏剧评论家刘莐认为,杨立新不满学生观众笑场,这事儿值得深思。多媒体时代的观众对感官要求更高,迫使创作者在新的观演关系下重新思考作品——这不是商业的逻辑,而是艺术的逻辑。戏剧大师彼得·布鲁克说:“戏剧是活在当下的,一旦观众变了,就需要根据新的观演关系作出新的调整。只有这样才能构成‘活的戏剧’。”观众走进剧场看经典作品,并不是看上世纪30年代曹禺讲的故事,而是看北京人艺怎么去讲曹禺的故事,经典之所以能成为经典,是因为所表达的情感不局限于一个时代,每代人都能用自己的视角阐释出新的东西。所以说,《雷雨》笑场事件,不应一味恼怒于年轻观众,如何让年轻观众在经典里找到自己、找到真正心灵在场的体验,才是戏剧人应该深思的问题。

(来源:文汇报)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