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说好相声,拼爹还是拼文化?
相声现状不容乐观,这是客观存在的现实。相比于人才的缺乏,更令人担忧的是相声创作人才的匮乏。从央视春晚中就可以看出端倪。相声艺术在春晚中的地位逐年下降,为了春晚的名声,破“例”请来郭德纲,但并未取得“救场效应”,关键还在作品。说了一回,后来也就歇菜了。
第七届全国电视相声大赛将于2014年下半年举办。举办相声大赛,有两个目的:一是,为中央电视台综艺频道遴选和储备相声节目资源;二是,为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发现相声编创和表演人才。
我特别注意到这次赛制中的一个比赛项目“老段新说”,要求每一个参赛者要从指定的“经典传统相声库”中抽取一个作品,运用具有时代感的语言和表演方式进行创新性演绎,也可在内容上进行合理改编。时长不超过8分钟。这一规定,不仅是对演员传统功底的一个测试,更是在一个文化层面对演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中国曲艺家协会2013年发展报告指出:近年来,“80后”和“90后”曲艺新锐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这些年轻的相声演员与他们的前辈相比,无论是文化素质还是开拓精神都更加扎实和丰沛,他们勇于借鉴和吸收姊妹艺术,努力尝试新内容新形式新手段,打破常规,标新立异,给相声界带来了新鲜的空气,注入了现代的活力。
由此想到了著名相声演员郭德纲的儿子郭麒麟辍学到德云社开始学相声,此事在媒体曾引起广泛的热议。有评论指出:郭德纲只有初二文化程度,后来又没有得到系统的文科学习,自然文化功底不厚,因为知识面不宽,让郭德纲的发挥受到限制。因此认为,郭德纲之子要想在相声艺术上有所成就,第一关要过知识关,只有知识和艺术的结合,才能走得更远,更高,更强。如果郭德纲之子也走郭德纲这条路,未必走得通。
说好相声,当然要打好传统相声的基础,如同京剧艺术的四功五法和唱念做打。但是,毕竟现在已不是当年老艺人所处的那个年代。从专科到大学再到研究生班以及流派班,京剧艺术基本形成了人才培养的体系,并在舞台上充分体现出京剧艺术后继有人的发展势头。这方面的经验值得相声界借鉴。
在娱乐圈充满着名利诱惑的当下,文化素质一直成为艺人的软肋而遭到诟病。艺术院校对文化考试的分数要求“门槛”太低,无形之中也形成了人们对艺人的一种误读。我想起了艺术圈的一句行话,艺术的高低最后拼的是文化实力,相声艺术也是如此。提升文化“软实力”应该成为年青艺人的一种追求。
(来源:解放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