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非纳尔逊曼德拉城市大学合唱团在第十二届中国国际合唱节上精彩演出 本报记者 陈 曦 摄
在文化和旅游市场,每年暑期都是一段“遍地黄金大家争”的时光:电影暑期档的票房几乎占据全年电影市场的半壁江山;暑期旅游市场收入占到全年旅游收入的三分之一……与此类似,各类合唱比赛、合唱节也成为酷暑中引人关注的吸金活动,被诸多国家视为拉动文化旅游的潜力股,而近年来逐渐发展壮大的中国合唱团体,正是最被看好的消费群体。
7月9日至19日,由世界合唱比赛主席、德国人冈特·铁驰一手创办,德国国际文化交流基金会主办的第八届世界合唱比赛在拉脱维亚里加举行。该合唱比赛今年共有82支中国合唱团参加,中国自费参赛团队数量仅次于东道主拉脱维亚,成为该赛事主要的利润贡献点。同样,得益于近年来迅速扩张的中国出境游市场,于8月8日至13日在韩国首尔举办的第十届国际合唱联盟大会也吸引了大量中国合唱团参加。
实际上,由于合唱覆盖人口基数大,中国活跃着百万支合唱团,参与人数达千万,仅广州地区就有约3000支正规合唱团。合唱团参与者“一老一小”的人群结构和家庭经济条件较好、空闲时间相对充足的鲜明特征,使他们对文化旅游产品的需求极为强烈。就出境游市场而言,建制合唱团通常是整团活动,利润空间大,而且参与者最看重的是要有充分展示艺术才华的空间,这让合唱团出境比赛的相关产品颇受商家青睐。纵观国际上与合唱有关的各大艺术节庆活动,许多主办国和城市都将其视为吸引中国游客的重要手段。
在国内,参与性强、感染力大的合唱活动所蕴含的经济潜力也引发了专家学者的关注,“合唱经济”进而成为业界热议的话题。今年7月29日至8月4日,第十二届中国国际合唱节在北京举办。本届合唱节举办期间,除了精彩的比赛、惠民的广场演出、专业的论坛研讨和高水平的展示演出外,“合唱经济”的元素得到进一步凸显。据介绍,此次中国国际合唱节共提供了50多种合唱节衍生产品,有背包、水杯、竹简、丝巾、扣环等,因为设计巧妙,皆被一抢而空。双肩背包折叠起来就是腰上的挎包,合唱队员正好可以放入需要更换的演出服;竹简打开就是开幕式的节目单,每个合唱团的名字都记入其中,人人都想留作纪念;丝巾上面绘有北京地图,地图上标明各演出地点,成了节日期间的抢手货……
事实上,随着多国金融危机持续,以及国内环境和食品安全等问题,自2012年,中国旅游市场形成了“出境游猛增,入境游下滑”的“一升一降”格局。在这样不利的大环境下,中国国际合唱节逆势上扬,参加合唱节的国外合唱团数量不降反升。据主办单位之一、中国对外文化集团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张宇介绍,本届合唱节共有43个国家和地区的188支队伍参加,总人数近万名,举办了122场活动,可谓历届之最,国际性也比往届有很大的提升。这充分说明,文化与旅游的结合不仅成为转变传统中国旅游产品的关键因素,也可使中国国际合唱节这样的艺术节庆活动获得更强的竞争力。
中国对外文化集团公司有关负责人表示,今后将进一步办好中国国际合唱节这样有号召力、有品牌美誉度的文化活动。一方面,继续加强品牌建设,吸引更多国外高水平合唱团体参加,为国内各类合唱团体搭建一个展示自我的国际化舞台,增强中国国际合唱节的影响力和吸引力,进一步推进中华文化在全球的传播。另一方面,加快中国国际合唱节走出去的步伐,利用与全球数十个知名艺术节的长期合作关系,推介像爱丁堡国际艺术节、布拉格儿童音乐节、意大利国际合唱比赛、巴黎国际合唱节等一批国际普遍承认、文化气息浓厚的品牌性海外文化产品,引导国内有实力的非专业性文艺团体参加。
(来源:中国文化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