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文化>>本网原创

(金台论道)  

戏曲界掀"致青春"热潮:戏曲也应为青春代言

王珏

2014年08月21日08:01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手机看新闻

  影视界中年轻力量崛起、银幕纷纷兴起“致青春”后,这股青春风也刮到了戏曲界。成立30周年的小百花纪念演出持续全年,青春的阵容、时尚的风貌,让小百花所到之处,观众慕名前来、门票抢购一空。第二届全国戏曲院校京剧学生电视大赛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年轻的面孔、精彩的表演,吸引了不少人的眼球,也让业内人士感慨京剧后继有人。

  曾几何时,戏曲成为“夕阳”的代名词,走入剧院发现观众大都是白发苍苍的老人,戏曲剧团留不住年轻人,后备力量成为制约戏曲发展的最大障碍。但事实上,戏曲不应该是专属老年人的,从青春版昆曲《牡丹亭》的一鸣惊人、青春版京剧《赤壁》的大胆实践到新版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美轮美奂……各个剧种在发展中开拓创新、改革实践,诠释着青春的要义。

  当初青春版《牡丹亭》取得了业内和社会的好评,成为昆曲发展和传播中一个极其重要的事件,其青春的特质是它的重要砝码。如今面对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全媒体时代的冲击,三十而立的“小百花”还能够“常开不败”,是因为对诗化越剧的不懈探索、舞台艺术的唯美呈现、戏曲美学的孜孜追求。在岁月流转中,小百花保持了这股新鲜的气息,并让青春成为精神底色。

  面对全球化语境中传统文化如何完成现代化,外来文化的输入、冲击和本土文化的传承、保护,高科技运用和文艺本体呈现的矛盾,文化界一直在苦苦思索。而戏曲也面临着如何与时俱进,培养青年人才,吸引年轻观众的时代命题。而抓住了“青春”,无疑是抓住了文艺创新创造、与时俱进的命门。

  抓住青春,说来容易做来难。就如同人们想留住青春一样,要留住文艺的青春,也需要一份兼容并包的心态、一种海纳百川的气度、一种锐意进取的精神。在剧作和题材上,不断拓展新的素材样式,融入时代的内容、符合当代的审美。即便是传统题材,也可以开辟新的领域、新的视角,用现代的创作理念和视角关注现实。从剧作编排到导演语汇,从灯光舞美到化装造型,都力求新颖呈现。与此同时,也要处理好继承与创新之间的关系,不能让传统成为一成不变的固化程式,也不能让时尚化、现代化的创新追求背离艺术本体。

  当然,技巧是为“人”服务的,纵观那些能够留存下来的文艺作品,大都有一个个力透纸背、流传千古的人物。张生和崔莺莺、梁山伯和祝英台、罗密欧和朱丽叶……这样一个个生命力旺盛的人物形象已经镌刻进我们共同的记忆,成为青春的代名词。所以,还需要更加深入细致地塑造人物、探究人性。对人性的刻画和体察是创作永恒的命题。呈现丰富多彩的人性,展现当下人的选择和价值判断,塑造出与时代同呼吸、共命运的青春人物,才能让作品获得当代人的喜爱、经受历史考验。

  要延长戏曲的“青春”,奥秘还在于人才的培养、市场的开拓,做好传承和传播的工作。在戏曲传承上,需要培养的创新体制机制,给年轻人更多的机会和平台。在戏曲传播上,面对互联网时代,营销、宣传、推广环节已经变得越来越重要。在文艺创作的同时,也要注重培养市场、培养年轻观众,让年轻观众和舞台形成双向互动,让观众反哺艺术。要知道,只有为新一代人种下新一代文艺的时代记忆,才能真正发展和延传文艺。


  《 人民日报 》( 2014年08月21日 18 版)

(责编:王鹤瑾、许心怡)

相关专题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