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文化>>滚动新闻推荐

世界大城市如何管理报刊亭?

2014年08月26日11:47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世界大城市如何管理报刊亭?

  原标题:世界大城市如何管理报刊亭

  近期以来,国内一些城市出现了以“市容市貌”等理由大批拆除报刊亭的情况。北京市朝阳区“强拆”72个报刊亭的做法更是引发舆论高度关注。其实,在世界很多大城市,报刊亭都是一道亮丽的风景,也是居民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报刊不仅是一种商业存在,也是培养国民阅读习惯、滋养民众精神世界的载体。城市管理者究竟应该如何对待报刊亭、管理报刊亭?让我们看看其他世界大城市怎么做。

  首尔:

  獬豸商店

  美化市容

  十多年前,韩国街头有很多专门的报刊亭,但最近几年数量锐减。遍地开花的24小时便利店逐渐取代了报刊亭售卖报刊的角色,报纸杂志电子版的普及也让电子订阅成为主流,智能手机的出现则挤占了更多人的阅读时间。

  不过,一种名为“獬豸商店”(Haechi Shop)的街边贩卖台,依然充当着报刊亭的作用。在首尔市区的一些繁华地段,可以见到这些棕色的、装潢一致的街边贩卖台,店铺内主要出售饮料、香烟、彩票、电话卡等日常杂物,还在上班时段提供早餐,同时也配备了售卖报刊的货架。

  这些贩卖台其实是首尔市政府为美化市容、同时扶助弱势群体而出台的政策成果。为了美化市容,2007年,首尔市政府通过公共设施标准设计征集方案,推出了四种新式贩卖台,内部还设有换气扇和冰箱等。每个贩卖台的造价达700万韩元(约合人民币4.2万元)。

  2008年3月,首尔市首先安装了四个设计不同的示范性贩卖台,随后开始进行阶段性安装。2008年建了1000个,2009年建了500个。到2009年底,首尔市内的新式贩卖台“獬豸商店”已全部建成。

  “獬豸”是传说中能辨善恶、主持正义的上古神兽。从朝鲜时期开始,獬豸石像就频频被设置在宫殿内,景福宫光化门前面的獬豸从古时候起就是为首尔“消灾降福”的神兽。这些新式的贩卖台上都有“Haechi Shop”的字样,并印有獬豸的图案,与整个首尔市政的形象设计系统是完全一致的。贩卖台的整体颜色设计也采用了“古宫褐”,与这座遍布古代宫殿的古都相得益彰。

  根据《首尔市公共设施内设立报纸彩票贩卖台、商铺和自动售货机的条例》规定,残障人士、老人和单亲家庭、国家有功者及其亲属有优先租赁贩卖台的权利,通过出售报刊、饮料等维持生计,市民也可更方便快速地购买所需物品。

  首尔市政府提供的资料显示,现在首尔市内共有2297家“獬豸商店”。其中1121家为综合商店,1176家为修鞋店。店面规格为2.8米长、1.4米宽、2.6米高。贩卖台背面墙体则成为首尔市发布公益广告的空间。

  巴黎:城市的一道亮丽风景

  “别碰我的报刊亭!”这是法国《费加罗报》2013年一篇有关巴黎市报刊亭报道的标题。据2013年3月的一项调查显示,81%的巴黎大区人认为,巴黎报刊亭是首都的象征。“巴黎没有报刊亭,这就像巴黎没有埃菲尔铁塔、伦敦没有红色电话亭、纽约没有黄色计程车一样。”的确如此,巴黎市现有的300余个报刊亭在移动互联网和即时通讯时代,再次焕发新的生机,仍旧是巴黎市内一道漂亮的文化风景线。

  巴黎市每天最早开张的报刊亭早上4时30分亮灯,最晚的报刊亭凌晨2点关门。报刊亭不仅只是报刊的零售点,更在社区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多种经营 重现活力

  巴黎市报刊亭和报刊本身都随着互联网的日益发达而在2000年后出现萎缩。巴黎市的报刊亭数量曾一度下滑至260多个。为促进报刊亭良性发展抵抗危机,巴黎市政府在2011年末授权报刊亭业主可以在报刊亭出售钥匙链、小纪念品、饮料、雨伞、非医疗性防护品。为促进报刊亭商业竞争力,巴黎市还决定将一种特殊商品专供报刊亭出售,这就是名为“给我讲巴黎”的纸张系列产品,包括笔记本、明信片等,上面印有代表巴黎特色的图案和风景。

  巴黎报刊亭保证了巴黎日报42%的销量。据调查显示,72%的巴黎市人会去看报刊亭摆放的报刊杂志的封面,54%的巴黎人会在看过封面后购买至少一份报刊。

  2005年10月开始,巴黎市将报刊亭网络的管理和发展交由德高集团下属的Mediakiosk公司经营。

  德高集团总裁、Mediakiosk公司监事会主席让-夏尔·德高曾在首届报刊亭庆祝活动揭幕致辞中说:“无论现在正进行的科技变化如何,巴黎报刊的未来都要经过报刊亭,巴黎市自己在未来的谱写中也不能缺少报刊亭。未来报刊亭的嬗变应伴随城市生活以及巴黎人民期待的变化。我们共同的职责应是行动起来,帮助报刊亭业主,改善他们的工作环境、提高收入、巩固其经营模式,以及最终保证他们的根本性任务:传播报刊和提供便民服务,让我们的城市活跃并人性化,总之就是持续触动巴黎和巴黎人的心。”

  合理规划 规范管理

  法国城市对报刊亭的建设有严格规定。报刊亭设置要同城市空间的局限相适应。无论是复古还是现代风格的报刊亭,都要符合城市环境。报刊亭的建筑面积为9-20平方米。建筑需要使用非合成材料,符合现行所有的安全规章。Mediakiosk建造报刊亭的大部分材料都是可回收的,公司还在测试装配风力发电设施或太阳能板的环保报刊亭。

  Mediakiosk公司在介绍中指出,因为维持城市内报刊发行仍是一项公共利益活动,公司一直和各个市镇紧密合作。城市新建报刊亭的流程大体如下:Mediakiosk的代表或报刊中心经销人一旦发现城市内有可以设立报刊亭的潜力地点,二者会先同管辖机关的工商代表就计划展开可行性研究。计划一旦通过,二者再同城市规划和路政机构人员会面,如有必要还要带上法国国家建筑师,以确定报刊亭的准确位置和设施。随后公司研究办公室和城市技术部门合作制定完备的计划书。招标完成后,公司和市政府要签署《公共区域占地多年协议》。如果市长有意愿,公司和报刊经销人会负责寻找报刊亭售报者。

  总体而言,巴黎在管理报刊亭方面,有如下几点经验值得其他世界大都市学习:一是报刊亭建筑风格独特,且和周边环境相容;二是城市管理者将报刊亭视为一种文化传播和居民社交场所;三是报刊亭维护、更新、联网交由市场解决;四是报刊亭选址和配置得到严格论证,一经确立通常极少变动。

  里约:居民生活的“好邻居”

  七旬老人尼尔森每天早晨必到自家楼下的报刊亭买一份《环球报》,顺便跟报刊亭老板若阿金聊两句。如果生意不忙,两人还会到报刊亭对面的小店吃顿早餐、喝杯咖啡。

  不过像尼尔森这样的老主顾如今越来越少了,光顾若阿金报刊亭的大多是进来给手机充话费,或者买盒香烟,再或者就是住在附近的老邻居过来聊聊天,买一本数独游戏或者笑话书打发时间。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网络的普及,更多的年轻人选择通过电脑或者手机阅读新闻,报纸销量越来越少,报刊亭每天进的报纸自然也不断减少。记者前不久想买一份巴西最大的经济类报纸《价值报》,问了几家报刊亭都说卖光了。原来这份报纸由于其内容的专业性,读者大多属于比较“高大上”的A级收入阶层,普通市民较少问津,一般报刊亭最多每天进4份,有的只有一两份。而在里约销量最大的《环球报》每天也就进十几份,因为大多数读者已经采用订阅的方式。

  在若阿金的报刊亭内,报纸被放在一个很不显眼的位置,进入报刊亭首先看到的是花花绿绿的旅游、休闲杂志。而事实上这些杂志也是装饰的成分更大,报刊亭充当便利店的角色才是正业。收款机旁摆满了口香糖、香烟等杂货。各大手机运营商的广告显示,这里可以购买电话卡或者直接为手机充值。虽然不远处就有彩票站,但这里也代卖彩票。

  若阿金说,现在杂货的收入比重越来越大,他这里还算是比较简陋的,很多报刊亭都配有一个冰柜,出售冷饮和各种饮料,因为里约是个比较炎热的城市。确实,如果走到繁华一些的地方,特别是地铁站出口,报刊亭就更加商业化了,会有拖鞋、球迷围巾、地图、文身贴等物品出售。不过出售什么商品并不是店主自己随心所欲就能决定的,而是都需要向市政府提出申请、进行备案,被批准后方可经营。

  由于有了便利店且功能多样,每天路上来来往往的人们光顾报刊亭的还不少,经常在一条街上就有好几家类似规模的报刊亭,附近的居民也习惯了把这里当做一位能够随时满足自己生活要求的好邻居。

(来源:长春日报)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