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文化>>滚动新闻推荐

俚曲剧团排演部农村题材新剧 被誉为"活化石"(图)

2014年12月26日13:15    来源:中国文化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俚曲剧团排演部农村题材新剧 被誉为"活化石"(图)

聊斋俚曲戏《墙头记》剧照。闫盛霆 摄

聊斋俚曲戏《求骂》剧照。闫盛霆 摄

  孙丛丛 闫盛霆

  俚胡声声,曲韵悠扬……在淄博市鲁泰聊斋俚曲剧团,演员们正在排演一部农村题材的新剧目——《丫头大主任》。

  从原先的说唱形式,到集表演、唱念于一体的综合舞台艺术,短短6年间,这支民营剧团在老艺人的带领下,不仅挖掘、抢救了聊斋俚曲的曲牌音乐,还实现了由聊斋俚曲向聊斋俚曲戏的跨越发展,先后创作演出了《求骂》、《带着奶奶做新娘》等10余部剧目。

  被誉为“活化石”的俚曲音乐

  “俚曲是蒲松龄把自己创作的唱本以俗曲形式演唱而形成的一类曲调。”据鲁泰聊斋俚曲剧团顾问陈倩介绍,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以文言文写成,但为了将聊斋故事更广泛地在民间传播,他以淄川当地方言和当时的俗曲时调为载体,改编创作了“俚曲十五种”。其中,像《姑妇曲》、《慈悲曲》、《翻魇殃》等虽同样取材于聊斋故事,但内容却更通俗易懂。

  “除文本部分外,曲牌音乐是聊斋俚曲的精华。”陈倩介绍,淄川是明清俗曲的重要流布区域之一,蒲松龄在聊斋俚曲的创作中,为使声腔音乐世俗化,选取了当时流行的俗曲如[耍孩儿]、[银纽丝]、[叠断桥]、[跌落金钱]等共计51支,并广采俚俗民谚、歇后语,一时间,叙事自然质朴、说表诙谐幽默的聊斋俚曲在街衢里巷广泛传唱。

  由于历史原因,聊斋俚曲的曲牌音乐在进入20世纪后几近失传。“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在淄博市文化局牟仁均的带领下,当地‘挖掘整理民歌小组’的8名成员到蒲家庄搜集俚曲音乐,整理出10余支传统曲牌,收录在淄博市艺术馆油印出版的《淄博市民间音乐集》中。”陈倩介绍,这10余支曲牌是中国民间音乐的“活化石”。2006年,“聊斋俚曲曲牌音乐”被列入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从唱俚曲到演俚曲戏

  “在淄川一带,‘民间扮玩’是常见的民俗活动,俚曲片段作为‘扮玩’的一种形式受到观众喜爱。年节期间,人们常装扮成俚曲中的‘大怪’‘二怪’‘王银匠’等到城区、乡镇演出。”陈倩介绍,历史上,说唱形式的聊斋俚曲有人物、有故事,也曾向“代言体”的戏剧形式发展演进,但一直未形成气候,仅在喜爱它的小圈子里传播。

  “2008年,淄川区人大常委会主任王世忠卸任后想组建一个老年吕剧团,我和杨道坤拿着剧本《带着奶奶做新娘》找到他,建议将唱吕剧改为唱俚曲。”陈倩说,淄川区聊斋俚曲艺术团就这样组建了起来。

  “早在上世纪60年代,原中国音乐研究所研究员吴钊所撰的《蒲松龄的俚曲》一书中,认为俚曲具备民歌、说唱、戏曲三种成分,这种说法使我们后来发展聊斋俚曲戏成为可能。”陈倩介绍,剧团成立后,聊斋俚曲不再停留于以往的说唱,而是有意识地向舞台演剧探索。近年来,该团创排了小戏《求骂》、《渔翁和城隍》,现代大戏《环保卫士》等多部剧目,并屡获省市级奖项。

  2012年,淄川区聊斋俚曲艺术团更名为淄博市鲁泰聊斋俚曲剧团,借助山东鲁泰纺织公司的赞助支持,艺术传承渐趋规范化。该团团长王世忠介绍,近年来,为推动聊斋俚曲的传播与传承,剧团依托老艺人把脉创作、政府及企业创造合力,常年坚持下乡演出。

  让新戏种融入百姓生活

  “从俚曲到俚曲戏,能为观众认可,通俗性是首要因素。要将聊斋俚曲戏发展为有影响的剧种,剧目创作必须与当地的民风习俗相呼应。”谈及现今聊斋俚曲戏的剧目选材,陈倩坦言,聊斋故事的改编仍是选材的重要依据。另外,他认为还应根据新形势,选取一些当下的热门话题进行创作。“在《求骂》、《丫头大主任》等新剧目创排中,我们已经有意识地将‘跑驴’‘哭腔’等当地民俗元素融入演员表演中,以满足不同观众的审美习俗。”陈倩说。

  “聊斋俚曲的十余支曲牌本身就是宝贵的财富,为传承[银纽丝][玉娥郎]等曲牌音乐,剧团已在学校、乡镇文化站多次开展传习活动。在传承已有经典的同时,我们仍然坚持打造剧目。”王世忠认为,近年来剧团打造的聊斋俚曲戏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受到群众欢迎的表现形式,下一步将按专家建议,尝试音乐形式从曲牌体向板腔体突破,同时,还要吸引并培养更多聊斋俚曲戏的优秀青年人才。

(来源:中国文化报)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