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珍稀民间版本展 穿越时空闻书香

五代 雷峰塔 《宝箧印陀罗尼经》
文/图: 广州日报记者卜松竹
日前,越秀区文化馆举办的“峤雅”展,号称是“新中国成立后广东首个民间版本收藏邀请展”。策展人之一郭青告诉记者,展览期间,每天参观人数多时七八十位,少时仅三十来位,且不少人在参观时质疑这些“破东西”是否有如此高的价值。
由于目前对“版本”的鉴赏和收藏,主要流行于一个相对较小的圈子。大多数圈外观众,难以理解为什么“旧书”会受到如此的珍视。那么,我们到底应该怎样来看待这些“版本”?收藏古籍版本又该如何入门?
推荐阅读
坚定文化自信 展现中国底气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这6年来,在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的引领下,我国的文艺创作走向空前繁荣。展望“十四五”,新时代的文艺必将继续全面开花,结出累累硕果,迎来更美好的春天。
【详细】
如何打造脱贫攻坚题材文学精品?
人民网文娱部邀请中国作协创研部主任、研究员何向阳,贵州省文联、作协主席欧阳黔森,河北省作协主席关仁山,为我们讲述“脱贫攻坚题材报告文学创作工程”的历程和收获,分享创作心得和感悟。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