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这样说:莫言、郑晓龙、周迅这三个名字并列在一起的时候就已经在国内市场产生了某种化学反应,确保了电视剧《红高粱》在2014年国产电视剧中不可撼动的地位。然而,观众在集数过半后,就会深感这又是一次对莫言及其文学的过度消费,发出了“好像没有想象中那么好的”评论。先从艺术创作的规律出发去看《红》剧,第一大问题就是创作周期太短,精品工程无从谈起。2012年10月莫言荣膺诺贝尔文学奖,2013年3月,山东卫视取得《红高粱》的电视剧改编权,2013年4月,剧本大纲出炉,8月剧本完成,9月开机,2014年1月杀青,对于一部60集的剧集而言,这么局促的时间显然是不足以让高粱长熟长好的;与此同时,也暴露了国产电视剧长期以来的短平快的积习。第二大问题则是小说《红高粱》是否适合被改编为长篇电视剧,其实将电影版和电视剧版《红高粱》拿来稍作比较,就会发现,文学本中的张力和气度与电影的切合度更高,电视剧版《红高粱》无疑是小说的二次方,这种扩充除了物理时空上的扩充,最直接的就是体现在人物和叙事线索上。60集的电视剧,仅凭原小说中的人物是撑不下来的,必然需要增加新的角色和叙事线索。原小说好就好在浑然天成,关于战争、死亡、性爱的色彩搭配得天衣无缝,后来人为了凑时间的添加明明就是在“节外生枝”,表面上看起来是在充实故事,丰富人物,实际上是在不断肢解小说的气场。不管多好的文艺作品,气被打散了,神就再也聚不起来了。
透过2014年国产历史剧取得的成绩,不难发现,市场衡量电视剧的标准正在提高,如《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北平无战事》等历史正剧,全然没有怪力乱神的戏说嫌疑,也没有为夺人眼球生编乱造的狗血剧情,更没有旁门左道的营销宣传,已经能够在市场上站稳脚跟,受到观众的瞩目,从这个意义上看,国产历史正剧的春天正在到来。
古装剧:绕树三匝 无枝可依
继2011年《甄嬛传》再度掀起古装戏热潮后,直至2014年末,古装剧明显有气数不足的症状,不论实在产量和质量上都难以称道。其中在业内引起关注的有《宫锁连城》、《古剑奇谭》以及岁末开播的古装大戏《武媚娘传奇》。然而,这三部作品,从总体上都不能代表国产古装剧的制作水准和实力,回想早些年古装剧的全盛时代,2014年的古装剧则显技穷,让人叹怜。
63集古装剧集《宫锁连城》是编剧于正继《宫锁心玉》、《宫锁珠帘》后的第三部系列作品,2014年4月在湖南金鹰独播剧场播出后曾一度创下了内网收视第一的成绩。然而,随着琼瑶告于正抄袭《梅花烙》案胜诉,《宫锁连城》也将被彻底“打入冷宫”,不再面世。在于正的所有作品中,都或多或少地带有抄袭的质疑,看于正剧成为了广大电视观众集体找茬的一场游戏,与编剧本人的艺术修为无关,这一现象的频发是否在昭显着国产古装剧的创作力量已经严重乏力,只能通过诸如拼凑、抄袭、混搭、怪力乱神等的下作手法来实现?暑期档亮相的仙侠古装剧《古剑奇谭》改编自同名网络游戏,将中国传统神话故事、儒释道与武侠、玄幻、言情,通过一把剑串联起来,重新架构了一套完整的世界体系。该剧在暑期播出时收视率也曾高悬,成为了2014年的不二剧王,其收视群体明确锁定为青少年,并标榜着“这不是电视剧,是青春”的口号吸引广大青少年观众的关注。制作方公开表示我们的初衷就是有市无“价”,如此公开放弃追求主流价值文化,唯收视率的做法在国产电视剧行业中并不鲜见,这显然是在钻未成年观众三观尚未建立、暑期无人监管的空子,在这个意义上称作“剧王”的电视剧甚为叫人担忧。另有一部绕不开的古装剧,则是岁末上映的古装剧《武媚娘传奇》,这部原本要逆袭《甄嬛传》、造梦国产古装剧的电视剧在刚刚播出后不久就因剧中人物衣着暴露被叫停,复播后,被剪辑的电视镜头大篇幅都剩下了特写镜头和近景镜头,被网友戏称为“武大头传奇”,在近日也成为电视圈热议的话题之一。就在尺度风刚刚平静下来后,人们又意料之中地发现《武媚娘传奇》换个历史背景看,又是“甄嬛”的姊妹篇了。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