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2014:行业发展回归理性 家庭伦理剧拔得头筹【5】

2015年01月15日09:55  来源:北京日报
 
原标题:电视剧2014:行业发展回归理性 家庭伦理剧拔得头筹

  家庭伦理剧:产量喜人 有市有价

  家庭伦理剧具有贴近民生的天然优势、其中的故事内容和剧情大多涉及社会伦理、道德情感等民众关心的问题,具有较强的世俗性和大众性,一直以来都是人们关注的焦点和津津乐道的话题。2014年家庭伦理剧产量喜人,其中不乏市场收益与艺术质量俱佳的作品,关注度较高的代表作品有《产科医生》、《我爱男闺蜜》、《生活启示录》、《离婚律师》、《大丈夫》、《大都市小爱情》、《跟我回家》、《半路父子》、《父母爱情》、《团圆饭》、《一仆二主》等。

  从整体上看,2014年家庭伦理剧在原有的表现婆媳关系、夫妻关系、姻亲关系等题材的基础上有所拓展,视角也更加开阔,除了以平民的视角展现生活琐事,创作者也在开始探讨家庭生活中所蕴含的生活哲学,力图实现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最高目标。大部分家庭伦理剧在叙事上也在朝着更加高级的方向去努力,避免深陷生活化的琐碎细节,提纯生活的意识在逐渐加强。另有一点值得指出的是,过去一年,多数家庭伦理剧都在女性解放的思潮中走得更远,构成了一种新的集体认同,比如《一仆二主》、《大丈夫》都是通过女主人公的视角来叙述故事的,剧情的发展脉络本身就是女主人公个人的成长史。让人欣慰的是,这种女性视角又不是赤裸裸的女权主义,恰如其分地做到了好看但又不让人产生距离感。

  农村题材电视剧:

  稳扎稳打 渐趋均衡

  作为农业生产大国,中国目前尚有9亿多农民,中国是名副其实的乡土社会,中国的底色就是农民和土地,面对如此庞大的收视群体,农村题材电视剧走出的每一步都至关重要。近几年,说起农村题材电视剧,必绕不开《乡村爱情》,必绕不开黑土地上吹来的东北风,然而正是这种“垄断”使得荧屏中的中国农村千人一面。不少作品试图通过展示概念化的乡村、农民来取悦城市观众,来调侃乡村生活,以丑为美,以泼辣为能事,以滋事打闹为话题等拙劣手段比比皆是。过去一年,农村题材电视剧绕开了这一污流,稳扎稳打,除了勾勒中国当代农村现实生活和农民精神世界60年发展演变历程的史篇巨著《老农民》,也不乏以积极向上的中国农村人物为表现对象的《小麦进城》、《满仓进城》这样的暖心之作。在这些作品背后,所映射出来的不仅仅是乡土中国的变迁,同时也是电视工作者真正注目农村题材创作的跋涉。

  2014年电视剧行业发展受到“一剧两星”的政策驱动,很多电视剧制作公司趋于审慎,市场方面,网播平台布局完毕,观众的选择更加广泛,追求精品的要求更高,电视剧制作公司纷纷实施“拔高质量、控制产量”的可持续发展战略,这必将导致单集制作成本的大幅提升,在客观上将压低整体产量。但是从电视剧行业的业态发展看,这也会在一定程度上提升电视剧质量的高标准。电视剧行业必将面对重新洗牌的风险,不同层级的卫视必将重新思考自身定位,走一条差异化的自新之路,地市级电视台依靠电视剧维持广告收入的生存之道也将结束。而对广大电视观众而言,可以改变换台不换剧的现象,换台可以有更多选择。不过,对于黄金档只能播出两集,不少观众颇有微词,直呼看不过瘾。

(来源:北京日报)

推荐阅读

坚定文化自信 展现中国底气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这6年来,在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的引领下,我国的文艺创作走向空前繁荣。展望“十四五”,新时代的文艺必将继续全面开花,结出累累硕果,迎来更美好的春天。 
【详细】坚定文化自信 展现中国底气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这6年来,在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的引领下,我国的文艺创作走向空前繁荣。展望“十四五”,新时代的文艺必将继续全面开花,结出累累硕果,迎来更美好的春天。 【详细】

如何打造脱贫攻坚题材文学精品?
人民网文娱部邀请中国作协创研部主任、研究员何向阳,贵州省文联、作协主席欧阳黔森,河北省作协主席关仁山,为我们讲述“脱贫攻坚题材报告文学创作工程”的历程和收获,分享创作心得和感悟。
【详细】如何打造脱贫攻坚题材文学精品? 人民网文娱部邀请中国作协创研部主任、研究员何向阳,贵州省文联、作协主席欧阳黔森,河北省作协主席关仁山,为我们讲述“脱贫攻坚题材报告文学创作工程”的历程和收获,分享创作心得和感悟。 【详细】

精彩推荐

视频新闻

  1. 2020奔跑瞬间盘点,哪个触动了你?
  2. 8848.86米!致敬攀登高峰的中国人
  3. 旅客心脏不适 乘务员跪地40分钟守护

热点排行

  1. 为民族复兴创造良好人口环境(人民时评)
  2. 中共辽宁省委组织部公告
  3. 全国政协委员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
  4. 喝牛奶有四个禁忌,一定要了解!
  5. 七冶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党委委员、副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