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文化>>媒体联播

浙江卫视人文节目全新起航 为主持人转型提供新思路

2015年03月23日09:01    来源:京华时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浙江卫视人文节目全新起航

  主持人李晗出外景工作。

  2015年3月16日,浙江卫视推出8集系列人文纪录片《一本书一座城》,这也是浙江卫视继成功推出《人文深呼吸》、《华少爱读书》、《中华好故事》等精品人文节目之后的又一力作。在这一档制作费用并不太高的节目中,观众看到了主持人兼制片人李晗的坚持,也为大家思索已久的主持人转型蹚出了一条新路。   

  浙江卫视力推人文精品

  在一些观众看来,浙江卫视最亮眼的似乎是《中国好声音》《中国梦想秀》、《奔跑吧!兄弟》等综艺节目,其实浙江卫视的人文节目也一直是强项。从《人文深呼吸》到《华少爱读书》再到《中华好故事》,浙江卫视的每一次人文大片的推出,都能在业内引起不小的反响,令同行注目。

  据浙江卫视总编室副主任许继锋介绍,2015年新年伊始,集团王总提出了浙江卫视在内容品牌建设上“美(立)富强”新目标(新闻立起来,人文美起来,电视剧富起来,综艺强起来),其中“美”就是指“人文美起来”,人文美台,以高质量的人文节目提升浙江卫视的荧屏形象和品牌影响力,《一本书一座城》正是对这种美学诉求的一次有益尝试。而《一本书一座城》与《中华好故事》相呼应,这就是浙江卫视“人文美起来”的一道特别风景。

  人文节目在浙江卫视能成气候,许继锋坦言是缘于浙江卫视对这类节目有着特别的情结和宽松的环境。从《人文深呼吸》到《华少爱读书》再到《中华好故事》,浙江卫视对于此类节目从来没有收视率方面的考量,只在乎有没有做出“特殊的美感”。而《一本书一座城》许继锋认为是达标的,“80后主持人担任制作人的个性之美、在行走中思索城市品质的思想之美、国际化纪录片团队呈现的影像之美。这‘三美’会给大家强烈的美学刺激。”

  《一本书一座城》在行走中读书

  《一本书一座城》中,李晗担纲制片人和主持人两重角色,甚至还客串起了导演。节目中她循着书香,循迹伦敦、巴黎、柏林、北京、上海、杭州、香港、台北这8座城市,分别以一本书为契机切入这座城市,去探索城市里人的故事,去审视产生这部作品的城市空间及其历史文化。

  李晗具备留英背景,她说读书时在欧洲游历,经过那些著名的景点时常想,有一天我能回来拍它们就好了。一个读书时的梦想,在今年终于成真。这部纪录片的类型和一般的读书节目有着本质区别,很多读书节目都是静态的,主持人呆在书房或是演播厅就把节目录完了,而《一本书一座城》却是动态的,李晗认为这应当是一档“读书+行走”类节目。

  做有关书的节目,李晗坦言是希望在浮躁的时代,大家能养成一种安静阅读和独立思考的习惯。说到阅读,李晗说她不读畅销书和励志书,“因为它只是把我知道的事用我不知道的话说出来”。而且她也不大用社交媒体。“微博大致有两种。一种是在朋友中传播,发发感慨,晒晒心情,我没有这种习惯;另一种是关注名人微博,同声相求。在简洁、现成的语言中找到解答,看似是走了捷径,把握了趋势,但久而久之,造成智识上的懒惰,不假思索轻易接受罐头思维。我更愿意进行一些主动阅读,看一些自己真正感兴趣的东西。”李晗说,书里的世界很大。“它可以让我在别人的笔下发现自己,让我对人性有一种纵深的理解,可以满足我对这世界不止的好奇。”

  《一本书一座城》是李晗第一次独立制作节目,虽然各方面的压力很大,但她最开心的是浙江卫视的领导没有给她任何收视的压力,“台领导一直给我解压说,你大可自由发挥,只管往好里做,不要管收视率。所以不是商业角度上的收视压力,而是希望能有更多的人可以分享。”

  低成本高品质大挑战

  虽然得到了台里的大力支持,但节目在国外拍摄,花钱的地方太多,怎么样用较低的花费,做出高品质的节目,这是李晗要费心的一件事情。为了拍摄《一本书一座城》,李晗动用了个人的几乎全部资源,依赖互联网实现了“跨区域合作”:导演是留美在读博士,海外制片是精通五国语言的留法在读博士,剪辑师是中国香港留英硕士,找到的各个助理也都是留英、留法、留德各国电影学院里的高材生。李晗坦言大部分时间她都在“刷脸”,“尤其是朋友中间,都以友情价亲情价在一起做事,每到一个国家,都是当地朋友来帮手。无奈那些都是学者教授。比如拍巴黎的时候,简直就是知识分子来出体力。法国国家博物馆的教授朋友帮我们看管三脚架。大学教授(片中采访人物杰罗德)的儿子帮忙做制片。每天进巴黎圣母院的不计其数,门口一直排长队,于是我的朋友(片中采访人物玛丽露丝)大清早帮我排队,这样我可以分身先去拍点别的镜头。”

  为了把钱花到最重要的地方,李晗有很多妙招,“首先不找中介旅行社,自己订票订车订酒店,省却中间费,主要在国外念书的人都这种习惯,自己打理自己的一切,包括出行。估计旅行社都很恨我这种人。”而最管用的一招就是她一个人身兼多职,“在欧洲拍摄的时候,没有化妆师,就自己生活妆对付一下。没有专职助理,是每到一个地方找当地助理,这样省出一个人的机票和住宿。自己做国际制片,和当地制片一起安排拍摄行程照顾大家生活。在车上就是小睡或准备采访。可能刚刚还在给大家买咖啡,跟当地制片交代餐标,一扭头就要站在摄像机前出镜,完全顾不上服装头发妆容美不美。”

  一人担纲多个工种,李晗说免不了有冲突的时候,比如制片人和主持人角色的磨合。“在伦敦的前两天,我出镜的感觉很糟糕,拍的时候我心里都在想着摄像,想着机位,有没有拍到我想要的,还想着后勤等等,完全没法专心提问。后来才好起来,学着瞬间进入角色,转换位置。”

  为主持人转型提供新思路

  随着一系列真人秀节目的兴起,主持人的作用越来越边缘化。如果说像《爸爸去哪儿》这样的节目,主持人还能串个场、布置个任务的话,浙江卫视的王牌节目《奔跑吧!兄弟》中就完全没有了主持人的位置,同类真人秀节目也莫不如此。

  主持人之于节目,到底还有多大的价值,也引来了业内的思索。之前,浙江卫视“一哥”华少发的一条《主持人还有将来吗》的长微博激起了不小的波澜。华少在长微博中感慨,当前随着各种电视综艺节目大火,好像红的节目已经不需要主持人。而且,可以预见的是,接下来可能会火的各种电视节目,也都不需要主持人了。华少调侃说“曾经主持人太好混了,而今天遭报应了”。对主持人的生存之道,华少的主张是,“有态度,有自己的价值观,才是主持人的生存技能”。

  而李晗做《一本书一座城》,则给主持人的转型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思路,就是最大限度地发挥个性和所长,深度介入甚至操刀制作有诉说的节目。李晗说她从来没有把自己单纯定位成主持人,在她看来,主持人就是把集体创作出来的东西转述给大家,主持人从来都不应该是主角,而她是希望能把自己所爱所思所想分享给大家。“《一本书一座城》,虽然辛苦一点,可以去远方,在别处,看到一个更大的世界。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然后可以相对更完整一点表达我自己的想法,这是最大的满足。”

  对李晗此次的跨界转型,浙江卫视总编室副主任许继锋表示这是一个有益的尝试,“对于浙江卫视来说,主持人也是社会化资源,我们会给主持人自由生长的空间,浙江卫视的主持人不光只会主持,还要去跨界吸收养分”。浙江卫视品牌宣传部主任朱挺也表示,从2013年开始,浙江卫视在主持人跨界转型上做了许多品牌包装和宣传尝试,将宣传推广的视角集中在主持人自身个性上做延伸,《一本书一座城》的问世正是浙江卫视鼓励主持人个性化发展的产物。未来这样的例子也许在浙江卫视会出现得越来越多。(记者许青红)

(责编:王鹤瑾、许心怡)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