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文化>>本网原创

致敬远去的大家:物我两忘渺沧海 寄托无限在人间【10】

2017年01月19日08:23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小字号

扎哈·哈迪德

百尺高楼无穷相 独得造化鬼神工

伦敦海德公园东北端,有一个遐迩闻名的演讲者之角。毗邻演讲者之角,耸立着恢弘的大理石拱门,过了这座拱门,便是埃奇威尔路。这条繁华商业街,是伊拉克裔英国建筑师扎哈·哈迪德生前常来的地方,因为这里是阿拉伯人的聚居区,富有中东特色的各类店铺鳞次栉比。在这里,扎哈能寻觅到暌违已久的家的感觉。

时值岁首,正是伦敦最冷的时节,而埃奇威尔路却热闹非凡。一家名叫巴比伦的咖啡店老板哈立德自豪地说,扎哈经常光顾,“她是当今最伟大的建筑大师,她是伊拉克人,我们感到十分骄傲”。

扎哈·哈迪德是一个“能让建筑跳舞的人”。“那些近乎爆炸碎片的大小建筑像狂飙一样扫过城市的上空,空间在她手中就像橡胶泥一样任由她改变形状。”一家媒体这样评价。

近10年来,在世界各大地标性建筑的竞赛中,几乎无人能与她匹敌。2004年,被称为“建筑界诺贝尔奖”的普利斯克奖授予了扎哈,她成为该奖项有史以来第一位女性获奖者,也是最年轻的得主。评委会在获奖理由中写道:她的创意无穷无尽。著名建筑学教授卡洛斯·吉门内兹说:“她让建筑成为都市精力的虹吸管,让我们看到了城市生命力的喷薄和流动。”

扎哈性格执着,拒绝妥协。她曾参加不少英国建筑的竞标,结果都被视为“另类”而落败,以至于在41岁之前,她没有一件设计得到建成,被称为“纸上谈兵”的建筑家。

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扎哈走得磕磕绊绊,因为她的性别,也因为她的种族。她生于巴格达,上世纪60年代末,伊拉克爆发革命,父亲带着全家逃离故乡。1972年,22岁的扎哈独自来到伦敦学习,师从建筑大师雷姆·库哈斯。1994年,扎哈获得威尔士卡迪夫歌剧院设计竞标冠军,但她的方案最终却被放弃。这次挫败给她造成巨大的打击,当时,她甚至考虑是否继续留在建筑界。幸运的是,扎哈把泪水咽进肚子里,咬紧牙关挺了过来。

2010年,扎哈接受伊拉克政府邀请,为伊拉克中央银行设计新大楼,此时距离她离开故乡已经40载。她生长在两河流域,那是人类文明第一缕阳光升起的地方,巴比伦王国的“空中花园”被公认为“世界七大奇迹”之一,而入选“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的萨迈拉古城,更是建筑史上不可多得的佳作。这些来自故乡的建筑,无形中熏陶了扎哈。

2016年3月31日,扎哈因心脏病去世。她再也不能来巴比伦咖啡店品尝故乡的咖啡了,但人们都会记住这位漂泊多年的游子,记住她的不朽传奇。(黄培昭

(责编:陈苑、黄维)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视频
  • 云游大家故居:李白故居
  • 《燕云台》主演谈如何解锁历史人物
  • 王千源:别丢掉,对表演的热爱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