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村74歲董文儉在次塚周圍尋找立碑的位置。
那次塚會是誰的墓呢?
馬永嬴認為,由於李夫人得幸武帝,因病早逝,武帝異常痛惜,“以后禮葬焉”,或許使用了原本給皇后建的墓葬。這就要為皇后另建一座墓葬,其位置隻能考慮茂陵陵園東北的區域了。次塚可能是后期重新規劃的皇后陵,但因漢兩位皇后陳阿嬌、衛子夫均未能在皇后的位置上壽終正寢,最終沒有能夠葬入既定的皇后陵﹔其他有資格代替皇后的兩位嬪妃也因各自的原因另葬他處。因此,次塚可能只是一座沒有使用的空墓,它的規模遠遠小於僅是按皇后禮儀埋葬的李夫人墓。
但馬永嬴認為,董仲舒很可能埋在茂陵。因為他當年就住在茂陵,那時埋在茂陵是非常榮耀的事情。
民間傳說的價值何在
記者採訪中發現,同樣一個事情,傳說有多種說法。如策村,有人說是測量漢武帝陵位置的人在那住過﹔上官道村,是漢武帝棺木進入墓室的道口。
許多群眾對當地民間傳說不屑一顧,認為不值一提,那都是胡編的,應該以史書為准。民間傳說還有價值嗎?
陝西省民間藝術家協會名譽主席傅功振認為,雖然民間傳說有和歷史不符的地方,但它價值很高。民間傳說故事體現了老百姓的愛憎、褒貶,融進了老百姓的情感,傳遞了老百姓的追求、期盼,也是大量作家創作的源泉,大量作品就是在這個基礎上創造出來的。至於和歷史不相符的問題,要從兩個角度分析,一種是確實和歷史事實不符,它畢竟是口頭文學﹔但是另外還有一種,所謂的正史記載,也不是完全真實的,雖然在周秦漢唐宋元明清大的朝代上絕對是真實的,但每個朝代中間,帝王好惡,大臣的言行,在文人筆下,完全有可能篡改歷史。有些民間傳說往往填補了歷史上一些真相的缺失。現在在考証過去的時候,除了考古和有限的文獻資料以外,人們也非常看重傳說故事。口頭傳說既是非物質文化遺產,也有大量的歷史價值,甚至不乏學術價值。當然它首先屬於文學類,它與歷史不能完全相等,研究歷史者可以把它作為一種參考。
【陵主檔案】
與秦始皇一樣怯鬼神
漢景帝第9子漢武帝劉徹,常被人們與秦始皇連在一起稱秦皇漢武,也確實和秦始皇有諸多相似之處。其中一點就是,他們雖然給人留下強悍無敵的形象,但兩人都特別懼怕鬼神。秦始皇為躲避惡鬼,嚴禁身邊人泄露他的行蹤。一次因有人傳出他說的話,但一時又查不出是誰傳出的,便殺了當時所有在場的人。漢武帝在位54年,始終求神祭鬼。公元前91年,他登基的第50年,懷疑有人埋藏木人詛咒他,他殺了兩個公主等人后,又派方士搜查,不僅造成數萬人死亡,還逼死了皇后衛子夫、太子劉據。史稱這場災難為巫蠱之禍 。
【帝陵寫真】
易被認錯陵主的茂陵
覆斗狀的漢武帝陵非常醒目,聳立在興平市南位鎮策村南,無論東西南北,站到很遠處就能看到。根據《陝西帝王陵檔案》,其封土高46.5米,底部東西寬231米,南北寬234米,是西漢帝陵中封土最大的一座。然而,由於茂陵博物館設在陪葬墓霍去病墓處,而且過去漢武帝陵周邊沒有任何保護建筑,像是沒有什麼價值的土山包,因此很多游客誤以為茂陵的主人是霍去病。
記者今年清明節前隨巡祭漢陵的陝西劉氏宗親會去時,發現漢武帝陵封土周圍設立了圍欄,11月16日再去時,看到正在打圍牆,東、西、北三面丘狀陵園闕門遺跡和清乾隆年間陝西巡撫畢沅立的“漢孝武帝茂陵”碑等被包裹起來,漢武帝陵再不能像過去當土山包隨便攀爬。
【戲說陵主】
皮影誕生在茂陵
興平市南位鎮道常村72歲張鵬敏等老人告訴記者,當地有個傳說:李夫人長得非常漂亮,受到漢武帝的寵愛,但是她紅顏薄命,年輕輕就病死了,死前枯瘦如柴,魅力盡失。漢武帝來探望時,她深知漢武帝寵愛自己,是因為她長得漂亮。如果讓漢武帝看到她相貌已失,影響了她在漢武帝心目中的形象,她死后,漢武帝有可能不照顧她的親屬,於是她用被子蒙住自己,對皇帝說:“臣的面貌現在很難看,恐怕驚動龍顏。”無論漢武帝怎麼勸說,李夫人就是不揭開被子。李夫人擔心她死后漢武帝看到她的面容,叮嚀身邊的人,她死后,要用綢紗蓋住她的臉。這樣漢武帝自始至終沒有看到她病后的容貌。從此當地群眾模仿李夫人,人死后用紙或布苫住臉,成了一種風俗。
南位鎮陳王村72歲的楊儒民說,他們這有個風俗,人死后,特別是夏天,臉上蓋塊紗布或一張紙。
興平市南位鎮策村66歲的董桂成、62歲的董彥山等從小聽老人講,傳說李夫人死后,漢武帝非常思念,因此生病,吃藥無用。漢武帝對身邊人說,再能讓他見一面李夫人,他就不熬煎、不憂愁,病就好了。有位大臣回答,聽說方士作法,能讓人靈魂出現。於是漢武帝在全國尋找方士。其中方士少翁說他能讓皇帝見到李夫人芳容。他在宮廷裡找來畫工,把李夫人的像畫下來。讓漢武帝在李夫人墓的東邊建了一座高樓,叫祭仙台,用白紗帳圍了一圈,點滿了燈。少翁讓漢武帝坐在旁邊另一個帷帳中,自己舉起畫像,在白紗后晃動。畫像投影到白紗上,猶如真人活動。漢武帝看果然就是他的李夫人,非常高興,立即痊愈。這就是中國皮影戲最早的起源。現在祭仙台這地方還留有四四方方一個土台子,當地人叫方塚。
《漢書·外戚傳》記載:上思念李夫人不已,方士齊人少翁言能致其神。乃夜張燈燭,設帷帳,陳酒肉,而令上居他帳,遙望見好女如李夫人之貌,還幄坐而步,又不得就視,上愈益相思悲感,為作詩曰:“是邪,非邪?立而望之,偏何姍姍其來遲!”
■記者 金石 文/圖
(來源:西安日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