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鬆齡夫婦險被曝尸 親人向張作霖求情得安葬--文化--人民網
人民網>>文化>>媒體聯播

郭鬆齡夫婦險被曝尸 親人向張作霖求情得安葬

1928年6月4日,張作霖被日本關東軍謀殺之后,在東陵區七間房,郭任生購置了20畝山坡平地,辟為郭鬆齡夫婦墓地。郭鴻志找到守墓人孫恩林,回到國公寨村,將郭鬆齡夫婦的棺槨運送到七間房墓地,在鄉人協助下,終於將郭鬆齡夫婦安葬。
2012年12月31日09:45    來源:沈陽日報    手機看新聞

  郭鬆齡、韓淑秀夫婦

  珠林寺山門

  珠林寺殿堂

  評書《亂世梟雄》,說的是“奉系軍閥”那些事兒。其中,“郭鬼子反奉”是個重頭章節。“郭鬼子”者,郭鬆齡將軍是也。郭鬆齡“反奉”失敗,被張作霖殺害之后,究竟歸葬何處?且看下文分解。

  郭鬆齡,字茂宸,1883年,出生於東陵區深井子鎮漁樵寨村,是唐朝名將汾陽王郭子儀的后裔。1925年,郭鬆齡與夫人韓淑秀到日本考察軍事,聽聞張作霖正在日本購買武器,要與南方的國民軍開戰。郭鬆齡憤慨至極,遂決定聯絡馮玉祥共同“反奉”。1925年11月,郭鬆齡在灤州起兵,發表“反奉宣言”。

  郭鬆齡率七萬大軍攻佔山海關,奪取綏中、興城,沖破“連山防線”,佔領錦州。“奉軍”全部退卻到遼河東岸據守。然而,“郭軍”攻打新民巨流河時,遭到日本關東軍襲擊﹔后方又被吳俊升的“奉軍”切斷。結果,“郭軍”的白旗堡彈藥庫被燒﹔日本關東軍飛機對“郭軍”陣地狂轟濫炸。“郭軍”不敵,一敗涂地。

  1925年12月24日,郭鬆齡夫婦化裝,坐在驢車上圍著棉被南逃,途中,隱藏在新民一老鄉家的地窖裡。翌日,郭鬆齡夫婦被抓捕,雙雙被張作霖殺害。張作霖派人洗淨了郭鬆齡夫婦身上的血跡,換上了一身新衣服,用席子圍上二人尸體,命令:將郭鬆齡夫婦尸體,在小河沿曝尸三日,不得收葬。

  當年,郭鬆齡夫婦慘遭“曝尸之辱”,一時間轟動整個奉天(沈陽)城,百姓們都為郭鬆齡夫婦的壯舉所動容。當年,沈陽的報紙載文稱:“郭鬆齡之敗,非敗於張作霖,乃敗於日本帝國主義。”

  珠林寺 暫厝尸骨

  據沈陽市文史館有關資料記載,當年,張作霖盛怒之下,命令將郭鬆齡夫婦“曝尸”,又有誰敢為郭鬆齡夫婦收尸安葬?

  收尸安葬之人,必定是郭鬆齡的親屬。然而當時,郭鬆齡二弟郭任生在北平(北京)﹔三弟郭大鳴隱匿在大連。盡管郭鬆齡父母在奉天(沈陽),卻哪敢出面為兒子、兒媳收尸?就在這時,一個人挺身而出,出面為郭鬆齡夫婦收尸安葬。

  這個人叫鄭寶,家住郭鬆齡故鄉漁樵寨鄰村國公寨村,是郭鬆齡的表親。郭鬆齡年幼時家中貧窮,鄭寶曾多方面照應。郭鬆齡當上旅長之后,回鄉探望父老鄉親時,將鄭寶兒子鄭恩堂帶回奉天(沈陽),介紹給張作霖當馬弁,以后伺候壽夫人(張作霖五夫人張壽懿)。平素,壽夫人與韓淑秀過從甚密、交往頗深。於是,鄭恩堂便懇求壽夫人,請她向張作霖求情,下令准許為郭鬆齡夫婦收尸安葬。壽夫人說服了張作霖之后,由鄭寶出面,為郭鬆齡夫婦收尸,暫厝於珠林寺內。

  移靈柩 厝之高崗

  珠林寺原址,位於大東區珠林路一段10號。始建於后金初年,康熙初年重修擴建,佔地百余畝,為沈陽最早的“寄靈寺”。

  清代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承德縣(沈陽)知縣慶貽說:“死者尸骨皆父精母血,貴重如珠﹔寄骨寺內,棺木之相依,車前廊后舍序次如林也。”並為該寺題寫“珠林寺”匾額,是為“珠林寺”由來。“珠林寺”正門用青磚砌筑,門楣上書“珠林寺”醒目大字。寺內古樹參天,肅穆幽靜。佛殿分正殿、配殿、碑房共20楹。另外還有僧房、禪堂20余間,靈房數排。“珠林寺”周圍砌筑了高大的青磚圍牆。清朝末年,“珠林寺”由浙江、江蘇會館經營﹔1919年,由奉天(沈陽)同善堂接管。新中國成立以后,“珠林寺”由沈陽民政部門接管,並將寺內1032口無人認領的棺槨全部掩埋。“珠林寺”的殿堂曾被工廠使用。如今,“珠林寺”已蕩然無存,惟余“珠林路”地名。

  “九?一八事變”以后,還是鄭寶出面,將郭鬆齡夫婦的靈柩,接回東陵區深井子鎮國公寨村,厝於胡家墳附近高崗上,但並未下葬。

  避災禍 無暇安葬

  史料記載,郭鬆齡夫婦安葬之事,從1925年直至1952年,前后長達28年。且看其中之原委。

  原來,郭鬆齡與韓淑秀婚后僅生一女,名叫“舜華”,於6歲時不幸在北京夭折。郭家商議,將郭鬆齡二弟郭任生兒子郭鴻志,過繼給郭鬆齡為兒子。當年,算命先生推算說:必須等到1931年9月19日過繼,才能確保“大吉”。然而,恰恰在“大吉”之日前一天,爆發了“九?一八事變”,所謂的“大吉”之日也就無法再“吉”了。當年,郭鴻志13歲。后來他得知,生父郭任生曾四處奔走,安排郭鬆齡夫婦安葬事宜。

  1928年6月4日,張作霖被日本關東軍謀殺之后,在東陵區七間房,郭任生購置了20畝山坡平地,辟為郭鬆齡夫婦墓地。但“九?一八事變”以后,郭家人均避禍在關內,不能回到沈陽為郭鬆齡夫婦下葬。1938年,偽滿“總理”鄭孝胥去世。當時,鄭孝胥兒子鄭禹,任偽“奉天(沈陽)市長”。鄭禹選中了東陵區七間房一個山頭,為父親鄭孝胥建立墓地。鄭孝胥墓地與郭鬆齡夫婦墓地隔溝相望。然而,在關內的郭家人聽說鄭孝胥墓地建在七間房山上,便以為佔用了郭鬆齡夫婦的墓地,便一時打消了為郭鬆齡夫婦安葬的念頭。

  終安葬 魂歸故裡

  1952年,為處理位於沈陽水簸箕胡同“郭鬆齡公館”房產事宜,郭鴻志再次回到沈陽。

  在當時的報紙上,郭鴻志看到一則新聞:曾追捕郭鬆齡的土匪王永清(匪號“天下好”)被鎮壓。郭鴻志當即寫信給政府詢問,政府回信証實說,這個王永清,的確是追捕郭鬆齡夫婦的罪魁禍首。郭鴻志對政府感激不盡之余,再次想到要為郭鬆齡夫婦安葬。他隨即寫信給東北人民政府,請求允許在東陵區七間房墓地為郭鬆齡夫婦安葬。3天后,東北人民政府回信:政府與當地村政府聯系,可以協商解決。郭鴻志隨即找到七間房村政府。村政府有關人員說,已經接到東北人民政府通知,同意為郭鬆齡夫婦安葬。

  郭鴻志找到守墓人孫恩林,回到國公寨村,將郭鬆齡夫婦的棺槨運送到七間房墓地,在鄉人協助下,終於將郭鬆齡夫婦安葬。

(責任編輯:溫璐、許心怡)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