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鐵嶺1月8日電 題:遼寧一農民建抗日義勇軍紀念館堅守22年
作者 於慧敏 朱旭
遼寧省開原市八棵樹鎮下窩棚村73歲農民楊守義,1991年開始搜集資料,1994年在自家開辦抗日義勇軍紀念館,至今已有22年。
記者日前從沈陽驅車四小時來到這個紀念館。一座磚砌的兩間瓦房,房上挂著一個掉了漆的牌子,依稀能看出“開原市林豐區抗日英雄紀念館”字樣。屋裡光線很暗,展品立在牆邊——簡易的正方形畫框,長、寬各約70厘米,有的畫框已經鬆動,但畫紙大多保存完好。
身體很硬朗的楊守義是紀念館唯一的講解員。他的父親楊景山,1931年參加抗日義勇軍,是抗日救國軍第五路軍司令欒法章的貼身侍衛。
楊守義是文化人。據當地村民介紹,楊守義早年畢業於甘肅省玉門市石油學院,曾就職大慶設計院,后下放農村,由於父親病重,他回到了下窩棚村。1962年父親病逝,時年僅22歲的楊守義立志完成父親的遺願,建一座抗日義勇軍紀念館,讓遼北的父老不忘家鄉的抗日英雄。
1991年,楊守義的4個兒子、1個女兒相繼成家后,他開始全身心投入到紀念館的籌備中。他騎自行車尋遍遼北地區的開原、清原、林豐等地,遠到吉林省梅河口,搜集有關抗日義勇軍的第一手資料。他將搜集回來的資料進行整理,把抗日救國軍第五路軍在遼北抗日的真實故事,用圖畫的形式生動再現,配以注釋。4年后,楊守義一個人的抗日義勇軍紀念館“開館”了。
中國近現代史史料學學會副會長王建學表示,楊守義收集到的一份回憶錄,出自欒法章的參謀長,是非常珍貴的文獻資料。另外他通過走訪調查得來的資料非常可信,也將是研究遼北地區抗日歷史的基礎材料。
抗日義勇軍郭景珊將軍之子郭春光多年來一直致力於“尋找義勇軍的足跡”。他說,楊守義為了搜集史料變賣家當,把自家的10畝旱田、2畝水田都租了出去,還賣過血。當地人都知道,對紀念館的痴迷,嚴重影響到了家庭經濟狀況,他的妻子都要跟他鬧離婚。楊守義的妻子2010年去世,他對妻子至今懷有愧疚。
目前,楊守義老人每年能領到近300元的低保戶補助。72歲的他身體硬朗,依靠好心人捐贈的電動三輪車拉腳兒還可以掙一部分錢。為了支持他,與記者同去的青年學者李展騰為他捐贈了價值6000元的展架。當地一位姓房的村干部也將自己一座130平方米的房子,提供給了楊守義作紀念館的新展廳。
(來源:中國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