爭議王家衛:被“文藝青年”高估?(圖)--文化--人民網
人民網>>文化>>滾動新聞推薦(時效性強新聞)

爭議王家衛:被“文藝青年”高估?(圖)

2013年01月18日14:03    來源:文匯報    手機看新聞

  無論是《重慶森林》(上圖)、《東邪西毒》、《2046》,還是眼下的《一代宗師》(左圖),樣式在變,故事在變,人物在變。不變的王家衛,總是遭遇是“深邃感情“還是“玩深沉“的爭議。

本報首席記者 王磊

  10天票房過2億元,預測票房過3.5億元,《一代宗師》無疑是王家衛30年來票房最好的作品。“人活一世,有的活成了‘面子’,有的活成了‘裡子’,能耐是其次的,都是時勢使然。”套用影片中的這句對白,票房成功不過電影市場時勢造出的“面子”,在爭議聲中堅持電影的個性,才是真正的“裡子”。

  對於影視圈而言,《一代宗師》的意義,在於將“影評”從商業票房和話題炒作中拉回來,使之重新關注電影內容。不過,內容歷來是王家衛電影的“短板”。從影30年,王家衛面對的評論向來都是兩極分化,“醉了”或者“睡了”的喜惡對立,從他1990年編導《阿飛正傳》確立個性風格開始,就從未止息:

  ●大量旁白,“講電影”是個性,還是對故事沒把握?

  ●氣場強大,哪怕是“空洞”,也會被讀作“深邃”?

  ●群星薈萃,“作家電影”借用類型,卻不懂商業法則?

  角色旁白,“講電影”是悶得不得了,還是有腔調?

  《一代宗師》的開頭,有段“人生如果也分四季……”的旁白,以葉問回憶的方式,將整個電影“故事”的背景娓娓道來,長度約有10分鐘。角色不說話,旁白話很多,是王家衛電影的風格之一。這種被喜歡王家衛的人追捧為“文藝”的表達方式,卻也遭遇演員不知道演什麼的尷尬,“旁白”甚至被很多圈裡人視作典型“悶片”標志。

  從《阿飛正傳》開始,王家衛就對旁白情有獨鐘。劇中“阿飛”的感情戲、背景戲幾乎全是說出來的。王家衛坦率地表示,一次叫張國榮配后期畫外音時,張國榮也曾有幾分疑惑,“因為在電影圈裡有種說法,電影如果有畫外音,就是悶片,旁白越多越悶。”

  電影人譚家明以曾經的合作者身份,對王家衛電影中的旁白提出異議:“很多人稱贊《東邪西毒》,大概是我知道制作過程的緣故,我覺得《東邪西毒》不夠好。《阿飛正傳》用‘講電影’營造了氛圍,把記憶變得鮮活強烈,但是《東邪西毒》有幾分戲謔的畫外音,卻是在勉強補救。”

  譚家明回憶說,王家衛拍片認真,鏡頭很美,影像的素質很高,做他的剪輯幾乎是一種享受。不過,《阿飛正傳》王家衛沒有參與剪輯,他沒耐性也不喜歡。“之前有人幫他剪過一兩場,他覺得不是他要的東西,就叫我剪。”當時王家衛拍了很多鏡頭給譚家明,讓他剪輯,他看到有大鐘的特寫,又有閘閂,就覺得時間和空間有種互動關系,而其中最好的人物鏡頭則是張國榮跳恰恰舞。“不過張國榮跳舞的鏡頭隻拍了一場。”過了幾天,王家衛送來一段錄音,叫他放進去。“試試時長,剛好和跳舞的一段一樣,主角的個性就這樣用一個鏡頭表現出來了。”有意思的是,哪怕這樣重要的場景和對白,王家衛也並沒有參與意見,只是在看到樣片后說了句很不錯。

  “講電影”,沒有語言動作,甚至不需要表情,拍攝時,演員要麼盯著鏡頭,要麼看著前方不說話,曾有一位大腕說,因為大家不知道要說什麼演什麼,或者電影到底在演什麼。

  當然,旁白的運用,對於王家衛而言,有時也是一種無奈。比如,拍攝《重慶森林》時,不僅時間很短,而且大部分鏡頭是偷拍的,有些場景拍攝了一半就無法繼續,環境吵得幾乎無法錄制同期聲,所以旁白承擔了構建情節,勾連故事的作用。

  不過,更多時候,王家衛的旁白,以及劇中人的喃喃自語,都被視作是王氏電影風格的一種標志。王家衛曾說:“電影是很妙的一件事情,因為有些時候,拍攝時靈光乍現,拍到了一兩個鏡頭,你當時不知道這些鏡頭的作用,回頭剪輯時才發現很重要。”而說明這種重要性的,恰恰是旁白。

  盡管觀眾和評論的褒貶不一,但是旁白卻成為電影“個性化”的標志之一。徐靜蕾的《陌生女人的來信》、九把刀的《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等影片,也都出現了大量對白。拍攝“那些年”時,是否使用旁白曾引發團隊爭議,有人認為旁白屬於“小說”,不夠電影化。九把刀則說:“為什麼王家衛用那麼多旁白都行?”最終,影片中的旁白都被保留了下來。

  深邃情感,是角色命運的交集,還是用鏡頭作秀?

  在很多香港影評人眼中,《阿飛正傳》是王家衛最好的電影,其中的人物情感,鮮明地被烙上了王家衛的風格特征。有人喜歡“葉底藏花一度,夢裡踏雪幾回”式的想象中的感情戲,說越是咀嚼越有味道﹔也有人反感用重復鏡頭營造出的感情空間,覺得越是深邃越是空洞,倒不如好好研究人物,把電影故事說清楚。

  《阿飛正傳》中,張國榮扮演的阿飛,對張曼玉扮演的女售貨員很有好感,影片一開場,阿飛指著一隻手表對售貨員說,“這隻手表”,一分鐘以后,他對她表白:“以后你會記住,1960年4月16日下午3點,我們曾經在一起。”這種有點兒玩世不恭的求愛方式,竟然獲得成功,售貨員開始和阿飛交往。不過,一段時間之后,阿飛卻不打算和售貨員結婚,甚至對她的結婚暗示也置之不理。一個雨夜,氣急敗壞的售貨員,在阿飛樓下徘徊,糾結於是否要去表白,正巧碰上了劉德華扮演的巡警。於是,售貨員拉著巡警上樓。走進阿飛的房間后,卻發現他已經另有新歡,從此,阿飛張國榮、張學友,舞女劉嘉玲,還有售貨員張曼玉幾個小人物,開始了命運和情感的交集。

  情感線索,在評論眼中是王家衛電影似有似無的線索。無論是《重慶森林》、《東邪西毒》、《2046》,還是眼下的《一代宗師》,樣式在變,故事在變,人物在變,說不清道不明,不知對錯不分你我的感情,總是演繹出空落落的寄托,不經意的擦肩而過等模棱兩可的故事。更有意思的是,王家衛的影片中,這條感情線似乎彼此糾纏,《重慶森林》裡,梁朝偉扮演的警察說:“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在什麼東西上面都有個日期,秋刀魚會過期,肉罐頭會過期,連保鮮紙都會過期,我開始懷疑,在這個世界上,還有什麼東西是不會過期的?”《一代宗師》中,宮家小姐的背影,也被配上一句旁白:“每一次的相遇,都是久別重逢。”類似的對白,甚至成為王氏語言的標志,被影迷集結成語錄。

  當然,文藝青年眼中關於“深邃感情”的台詞,始終需要情節和故事作為基礎。沒有了情節的深邃,讓王家衛電影遭遇“玩深沉”的指責。

  有影評人拿票房1000萬的《花樣年華》開刀,認為影片內容空洞,空到隻能看到美術指導,音樂燈光,對於最重要的故事而言,不過是在“秀感情”。“穿個旗袍扭來扭去,他們的感情真的能感動人嗎?”按照一位影評人的標准,電影的好壞最重要的標准是“情緒強度”。《花樣年華》恰恰是個反例,看似含蓄外表下隱藏著深邃的感情,但兩個角色其實都很空。“買雲吞面呀、上下樓梯呀,利用空間來制造感情的‘深淵’,其中的情緒卻沒有情節支撐。營造的只是氛圍,感情卻不夠堅固。”

  一些王家衛電影中很有創新的段落,也被不少影評人指責是畫蛇添足。《花樣年華》的結尾,梁朝偉去吳哥窟對著樹洞講話,許多影評人認為角色本身並不會這樣做,這段是為了表白而表白。

  類型運作,是堅持藝術,還是用商業隱藏想法?

  片段化的敘事,唯美獨特的造型,疏離孤獨的人物,是王家衛電影一貫的特征,由此他被冠以“電影作家”的美名,那些看得懂、看不懂的電影也就成了“作家電影”。不過,和一般的作家電影不同,王家衛的鏡頭中,從來不缺乏明星,而明星往往意味著商業。那麼,王家衛的電影究竟是商業片還是藝術片?

  《一代宗師》上映后,除了梁朝偉之外,幾乎所有的演員都被評論貼上了“市場野心”的標簽,章子怡、趙本山、小沈陽是為了大陸票房,宋慧喬則是為了討好韓國觀眾。面對這樣的評論,王家衛引用影片中的對白,武林都不分南北了,電影市場難道還要分得那麼清楚嗎?

  清醒的影評人顯然沒有被王家衛的解釋“忽悠”:走市場有什麼不對?哪怕你是王家衛。

  王家衛5歲和家人從上海移居香港,就讀於香港理工大學美術設計系。1983年開始,他編劇的和監制的多部影片上映,其中既有鬼片如《猛鬼學堂》、動作片《江湖龍虎斗》,也有《龍鳳智多星》、《空心大少爺》等生活題材。“類型片”的概念和運作,對於王家衛而言並不陌生。

  1989年,王家衛編導的處女作《旺角卡門》上映。在當時警匪片林立的香港影壇,王家衛嘗試用抽象的鏡頭、音樂電視的節奏,表現邊緣人的生活。雖然有劉德華、張曼玉、萬梓良、張學友等大牌加盟,但是觀眾並不適應王家衛的風格,最終票房平平。不過,《旺角卡門》卻獲得了電影業界的好評,拿下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男配角、最佳美術指導兩個獎項。從此,影評人也開始注意王家衛在商業電影之外,開拓出了一片屬於自己的藝術思維方式,以及個性化的電影語言。

  曾有人開玩笑說,王家衛的電影之所以能吸引到那麼多明星,甚至不少明星願意“零片酬”出演王氏電影,只是想知道平日裡“很商業”的自己,可以變得多有“文藝范兒”。

  對於王家衛而言,票房也許不是第一位,卻也始終不能放棄。在香港社會,電影再怎麼做,都脫不了商業考量,王家衛的電影盡管“個人化”,卻從來少不了明星,而且總是“群星薈萃”,他也總會“照顧”投資方的情緒,將他們希望看到的明星放入影片之中。這種和商業的“妥協”,讓梁朝偉有機會出現在《阿飛正傳》的片尾,並漸漸成為王家衛的御用。

  “當我開始一部電影時,我唯一清楚的,就是該將這部影片放入什麼類型之中。”王家衛曾這樣說。

  不過,對於類型片而言,王家衛的“放入”,更像“借用”,要論故事和情緒,則完全不是類型片可以概括。《東邪西毒》算是武俠片嗎?《重慶森林》算是警匪片嗎?似乎“王家衛”才是一種類型的名字。而當王家衛成為一種類型的時候,這種類型的特征就變得再明顯不過:對於香港電影的商業票房、類型分類、明星體制,王家衛電影一方面認可並利用,另一方面始終在尋求突圍。

(來源:文匯報)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