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東鐵路被整體遷移 文保人士:文物價值被打折--文化--人民網
人民網>>文化>>滾動新聞推薦(時效性強新聞)

中東鐵路被整體遷移 文保人士:文物價值被打折

2013年02月07日15:27    來源:中國文化報    手機看新聞

  2月5日晚7點,哈爾濱市官方微博發布了中東鐵路沿線歷史建筑——安達火車站百年站長室“到‘家’了”的消息:“經過22天冰面上的平移、旋轉、再平移,有百年歷史、重1200噸的安達老站長室在4000多平方米的冰面上滑了240米,於昨天14時31分,平移到位,等待修繕、保護。”

  為給哈齊鐵路客運專線建設工程讓道,這座具有110年歷史的俄式小二樓搬了個家。而這也是中東鐵路沿線歷史建筑被整體遷移的第二個工程。

  此前,中東鐵路沿線歷史建筑群已被文物部門列為我國重要的20世紀線性文化遺產,加以重點保護。文保專家認為,歷史建筑甚至是文保單位無奈為經濟建設讓路,折射了當前文保工作依然處於弱勢地位的處境。

  散落的線性文化遺產

  建於1901年的安達站俄式小二樓是散落在中東鐵路沿線的800多處珍貴歷史建筑之一,這些建筑像項鏈上的珍珠一樣散落在鐵路的沿線。

  中東鐵路是沙皇俄國為攫取中國東北資源、稱霸遠東地區而修建的一條“丁”字形鐵路。它於1897年8月開始動工興建,1903年2月全線通車。這條鐵路干線西起滿洲裡,經哈爾濱,東至綏芬河,支線則從哈爾濱起向南,經長春、沈陽直達旅順口,全長近2500公裡。其主體在黑龍江省,樞紐在哈爾濱市。

  中東鐵路是沙俄對我國經濟侵略的產物,同時也是我國獨一無二的完整體現20世紀早期工業化、近代化進程的實物例証。作為19世紀末20世紀初中國東北最大的以鐵路運輸為主的現代工業項目,中東鐵路在被沙俄用以掠奪我國財富的過程中,也在客觀上帶動了鐵路沿線中國民族工商業和農業的發展,推進了東北地區的現代化進程。在建設鐵路的同時,大量公共建筑和民用建筑出現在鐵路沿線,它們分布在內蒙古、黑龍江、吉林、遼寧各省,其中大部分都在黑龍江省境內。這些鐵路沿線的百年歷史建筑見証了沙俄殖民、中蘇共管、日本侵華、人民鐵路等百年歷史風雲,是珍貴的歷史文化遺產。

  2007年開始的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將“文化線路”列為了普查對象。黑龍江省共發現和復查中東鐵路沿線歷史建筑800余處,包括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6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6處、市縣級文物保護單位224處。其中,國保單位橫道河子鎮中東鐵路建筑群被列入中國歷史文化名鎮。齊齊哈爾市昂昂溪區羅西亞大街入選第二批中國歷史文化名街。

  由於中東鐵路沿線保留下的歷史建筑眾多,作為線性文化遺產保護專項,黑龍江省已將中東鐵路歷史建筑群整體保護計劃上報國家文物局,並將其列為文物保護工程的重點項目。

  無奈之“移”

  2009年開始建設的哈齊客運專線打破了中東鐵路沿線建筑長久以來的寧靜。這條黑龍江省最年輕的鐵路全長286公裡,途經9個車站、1個線路所,通車后從哈爾濱到齊齊哈爾隻要1小時20分鐘,這是當年中東鐵路設計者無法想象的速度。

  不過,哈齊客運專線的建設,與這個省最年長的中東鐵路發生了沖突。中東鐵路沿線部分歷史建筑受到鐵路建設的威脅,該事件經媒體報道,受到社會各界的高度關注。文保人士呼吁:文物保護不能讓位於經濟建設。

  自2010年起,黑龍江省對涉及哈齊客專工程的哈爾濱市、肇東市、安達市、大慶市杜爾伯特蒙古族縣的11個火車站周邊區域內32處歷史建筑進行了踏勘、評估鑒定,最終確定在鐵路沿途有7處建筑需要保護。它們分別是肇東火車站老站舍、姜家俄式倉庫、俄式老站舍、安達火車站行李房、安達火車站俄式小二樓、廟台子俄式大冰窖、杜爾伯特蒙古族縣煙筒屯俄式大水塔。

  而7處建筑中,除后兩處可以通過調整施工設計方案避開鐵路建設外,其余5處面臨著“整體平移保護”的命運。

  安達站俄式小樓的平移是繼去年肇東火車站成功平移后,黑龍江省對文物保護建筑進行整體遷移的第二個工程。

  肇東火車站老站舍的平移工程從去年10月23日開始,11月3日結束,平移距離31.9米。如今,平移后的老站舍與火車站的臨時站舍間僅有約1米距離。肇東火車站老站舍的平移採用的是傳統的混凝土澆筑軌道的方法。在6條平移軌道15米刻度處,安裝有6個頂推架,每個頂推架都固定著一個能夠提供150噸頂推力的液壓千斤頂,並通過直徑約20厘米的鋼管頂在托著老站舍混凝土鋼性底盤上,每個千斤頂又都通過液壓油管與液壓泵站相連。

  據負責平移工程的黑龍江省固特建筑技術開發有限公司總經理孫鴻劍介紹,肇東火車站老站舍平移分牽拉和頂推兩個過程,到去年10月30日,牽拉平移了29米。受施工空間限制,技術人員和施工人員先將6個牽引架拆除,又在平移軌道15米處制作安裝了6個頂推架。從11月1日開始頂推平移,到11月3日還差10厘米就平移到了指定位置。“肇東站老站舍平移很成功,這為整體平移安達車站的兩處歷史建筑及肇東站老站舍第二步平移積累下了寶貴的技術資料。”孫鴻劍說。

  據了解,姜家車站鐵東區俄式房、姜家車站倉庫舊址、行包托運處3處中東鐵路歷史建筑也將平移。此3座火車站的平移工作也在有序進行中,平移方案已出來,具體實施時間根據鐵路工程的施工進度而定。

  文保人士:文物價值被打折

  此次安達站俄式小二樓的平移,一改鋪設滑道的老方法,而是因地制宜,凍冰澆筑下滑道,利用冰面平移。哈爾濱鐵路局工作人員介紹,這座俄式小二樓過去的結構是毛石結構,原地基隻有70多厘米且大部分已經腐爛,遷移難度極大。為了把百年保護建筑在平移過程中的損害降到最低,施工部門多方論証,制定了這套行之有效的科學方案,也為歷史建筑保護積累了寶貴經驗。

  盡管如此,長期關注並致力於中東鐵路沿線歷史建筑保護的文保人士曾一智認為,不可移動文物的地理位置即為重要的歷史價值,離開站台的百年站房,文物價值大打折扣。

  而肇東車站老站舍、姜家車站俄式房、姜家車站倉庫舊址、安達車站俄式小二樓等5處歷史建筑也是在黑龍江省文物局的依法堅持和國家文物局的執法督察后才不得不落實平移措施的。據了解,此前,2009年6月13日被公布為大慶市級文保單位的泰康火車站百年站房在沒有履行任何手續的情況下被施工單位違法拆除﹔而即使在文物部門介入督查之后,已經具有“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文物點”身份的中東鐵路廟台子車站百年站房同樣慘遭拆毀。

  歷史建筑甚至是文保單位無奈為經濟建設讓路,折射了當前文保工作依然處於弱勢地位的處境。接受記者採訪的多位文保專家認為,當前,文保領域有法不依的問題仍然存在,而且“法人違法”的現象屢禁不止。加強執法力度,切實追究責任人的行政和法律責任,才能真正為文保單位撐起強有力的“保護傘”。 記者 李佳霖 駐黑龍江記者 張建友

(來源:中國文化報)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